发信人: giiiko()
整理人: znw(2001-03-05 13:13:07), 站内信件
|
据专家分析,新世纪的食品供应渠道将呈现社会化的趋势,更多的人依赖食品工厂和饮食业获取现成的食物。相应的,大宗的主副食品生产也要走出分散的小作坊加工模式,以现代化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取而代之。这就决定了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关系到越来越多的人,任何一点事故带来的灾难都有会形成相当大的影响面。这种影响力还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从一个企业蔓延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近几年,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验证了食品安全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事。
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新世纪社会性、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日前,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平认为,本世纪要做到食物安全卫生,必须从源头抓起,采取配套措施,实行全程安全管理。
蒋建平认为,在本世纪初,影响食物安全的因素虽是多方面的,但以化学性危害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杀虫剂现除草剂残留、畜禽产品中的抗菌素和激素、食物中的硝酸盐、辐射食物、添加剂和保鲜剂、人工色素等。在我国由于上世纪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原因,对食物造成很大危害,因粪肥使用不当和污水也对蔬菜等安全带来威胁。而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生物性危害就更大更为直接,以至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蒋建平呼吁:食品业内人士应该首先从原料生产抓起,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坚持科学施肥和规范化使用农药,开发生物肥料和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发展低毒、低残留、高效新药剂,控制食物与环境污染;第二,抓绿色食品,加大绿色食品产业体系的建设,扩大生产规模;第三,抓关键性生产环节,在食品加工与制作过程中,推行HACCP和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消除生物、化学与物理危害,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第四,搞好营养与健康教育。
摘自《中国食品报》
----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可以看见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