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分类游戏>>● RPG冒险>>§杂谈游戏§>>杂谈游戏艺术/文化>>女性游戏与游戏女性

主题:女性游戏与游戏女性
发信人: james0416(轩辕幻)
整理人: ayalee(2002-01-15 15:42:34), 站内信件
谨献给那些将被本文激怒的、喜爱《仙剑奇侠传》和《古墓丽影》的女玩家们朋友用了18个惊叹号形容《模拟人生》的“酷”,他说:“如果你控制一个女人,上厕所时她会礼貌地把男客人请出浴室;看电视你可以选择爱情片还是恐怖片;饭会烧糊;会做梦,会起夜;你请中意的异性来作客,她可能会把其他不三不四的朋友带来,而你必须在他们走了之后把散在各处的盘子洗净----” 

  《模拟人生》的成功之处也许正在于它的真实----真实地再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群体。想着想着,一个邪恶的念头闯入我的脑海:如果让游戏中的女主人穿上比基尼招摇过市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别笑,这正是我下面要同大家讨论的话题:女性应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游戏之中? 

  女性内衣同游戏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春节期间发生在美国游戏界的一则令人吃惊的新闻----Simon & Schuster互动公司决定开发一款名为《Panty Raider》的游戏,这个名字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呢?“Panty”为“女性内衣”之义,“Raider”嘛,可以参考《古墓丽影》(Tomb Raider)的译法。将这两个单词连起来意思就是:一头扎进女性内衣堆里的探险者,简称“色X”等。然而这个“色X”与其他同类的区别在于,他的充当“色X”实属无奈,并非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拯救地球真是令人顿生敬意。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部“内衣”游戏的具体内容吧---- 

  游戏设计题是这样介绍的:“为了从三名下流的少年异形(注:并非老异形,而是三名少年异形)手中拯救地球,玩家必须不停地寻找超级模特的允罩和内裤。”下流的少年异形企图毁灭地球,所幸的是,这些家伙对女性内衣十分感兴趣,希望收集这方面的照片。玩家的任务是扮演倒霉的尼尔森,前往模特岛,利用X射红眼镜等奇形怪状的工具脱掉女模特的外套,然后使用薄荷糖或信用卡等物品引诱她们穿上相应的内衣裤,并给他们拍照。 

  如果这款游戏的发行者是哪家街头工作室的话,我是不会感到惊讶的,然而它的出版竟是大名鼎鼎的Simon & Schuster互动公司,该公司在家用教育娱乐软件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同时也是《星际迷航:深度空间九》(Star Trek:Deep Space Nine)系列的缔造者。因此我很有些疑惑:《Panty Raider》的登场是否意味着游戏业某种新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呢? 

  女性内衣同设计师、玩家和媒体的关系 

  我开始揣摩那些游戏设计师空间为何将他们宝贵的生命用于开发这类游戏,思忖许久,得出两条结论:1、游戏商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玩家,他们的想法是:“人们对《古墓丽影》中劳拉的丰满胸脯和纤细腰肢很感兴趣,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朝这方面发展”;2、设计师某晚醉酒后大闹夜总会,被警察拘留,面对冰冷的四壁,他意兴大发----- 

  当然,这其中确实有市场原因,由于目前的大部分玩家皆为男性玩家,而“窈窕淑”正是“君子”们所“好逑”的,因此这种以女性为欣赏对象的作品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听众。更何况很多人都认为游戏作为一种虚拟手段,本就应该创造一种同我们生活的这个平凡世界所不同的感受,因此出点轨也无需大惊小怪,可话又说回来,难道这个平凡世界不同的世界必须设定为女性的“内衣世界”吗?我不知道simon & Schuster互动公司是怎样为这部“内衣”游戏定位的,在我看来,这部游戏向乎侮辱了所有的玩家,无论是女性或是男性。对于女性而言,《Panty Raider》的低给趣味着实令人作呕,而对对那些惯于欣赏女性美的男性玩家来说,扮演一个到处拍摄女子内认的白痴恐怕也不是件什么有趣的事。因此,我认为《Panty Raider》的最佳上市日期应定于3月底,人们可以将它作为“愚人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所讨厌的人。 

  不过,对于这部游戏有两点需要注明:一是它不同于PC 98游戏,尽管是成人游戏,但PC 98中的部分作品 自己的故事情节,而不像《Panty Raider》那样露骨地以“女性内衣”作为主题;其次,从风格上进行判断的话,《Panty Raider。也不能划为色情游戏之列,否则Gamespot等著名游戏网站会给予充分的报道,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Simon & Schuster互动公司的公关力量,我不想对Gamespot的这种行为给予过多地评论,这是让我们继续关注由此而引发的关于女性与游戏的话题吧。

 游戏中的女性  

  女性在游戏中成为主角的历史并不算长,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古墓丽影》,当时在满口精话的公爵和肌肉发达的雷神肆意横行的环境之下,劳拉的登场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身手敏捷、聪明伶俐,具有一位女探险家所应有的气质。  

  遗憾的是,随着《古墓丽影》的走红,劳拉这位昔日巾也逐渐沦为Eidos公司手中的傀儡,Eidos公司顽固地认为劳拉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诱人的身材,因此,为了凸显劳拉的美妙的曲线,他们为劳拉套上性感比基尼(据说这些比基尼曾经是詹姆斯-邦德那些可爱的情人穿过的),并将她的美人照放在各种杂志的封面上大肆宣传。即便这样,他们还认为不过瘾,于是开始寻找真正的性感女性出演所谓的“真人劳拉”,而评选最佳“真人劳拉”的首要标准就是“曲线”,Eidos公司并未意识到,在许多玩家的心目中,劳拉已由一位探险英雄沦落为一个卖弄风姿的街头女郎。  

  《古墓丽影》取得成功后,许多游戏公司纷纷仿效,他们不但追求曲线美,而且将女主角的衣料尽量减至最少,以博取玩家的青睐。对此我一直感到很困惑,试问,你是否会只穿着内衣裤前去挑战一个邪恶的魔鬼呢?可现在,束腰带的紧身衣和麦当娜式的铁胸罩似乎成了女战士的标准装束,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龙女》,而Pure娱乐公司最近在开发一款根据保罗-埃迪的最新小说改编而成的第三人称动作游戏《芙琳特》时也明确表示,同其它动作游戏相比,该游戏的主要优势有二:一是“扣人心的保罗-埃迪式的故事风格”,二是“ 性感迷人的女主角葛瑞丝-芙琳特”。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今年年初,著名娱乐杂志《细节》(Details)居然对“1999年度最性感游戏女主角”进行了评选,获奖者是Ritual娱乐公司出品的3D动作游戏《重金属:F.A.K.K.2》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叶-斯特伦。  

  受传统文化的约事,国产游戏(包括港澳台和日本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并没有如此露骨,不过其地位也可从“Top Ten”排行榜上的几部畅销游戏中略见一斑:《心跳回忆》讲述的是某位男生在一大群可爱的女生中间巧妙周旋的故事,游戏共有12位相貌、性格、兴趣与习惯各不相同的女姓可供“挑选”(也许换成“追求”一词会比较入耳);《仙剑奇侠传》讲述的是三凰求一凤的悲剧故事,记得许多人都对古黄武侠小说中的这一现象提出过质问:为什么英友身边一定要有美女作陪呢?我倒想反过来问一问:为什么美女一定要陪在英雄身边呢?我希望在《仙剑奇侠传2》中,玩家可以分别扮演李逍遥、林月如和赵灵儿等不同角色,让林月如、赵灵儿等人也有充分展示自己独立人格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为某人爱得死去活来;至于《轩辕剑3》中的妮可则完全是一个失败的玩偶形象;或许只有在《大航海时代4》中,我们的女同胞才得以扬眉吐气,因为终于有机会在游戏中扮演两位巾帼英雄---李华梅和阿歌特。  

女性的游戏  

  那么,有没有专为女性制作的游戏呢?有。对12岁至17岁年龄段的“女孩游戏”,取名为《数码少女》,该游戏的内容 主要包括化妆、时装、占卜和人格测试等“女性感兴趣的活动”。这令我想起了去年听说过的一款自称专为年轻女性定制的游戏,你(女孩)可以在游戏中逛街,根据自己零花钱的多和,购买并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妆品和衣服,你的最终目标是成功地同自己的意中人约会,并与他一起参加一场正式舞会。听起来似乎与《心跳回忆》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想,假如我是个女孩的话,我宁愿约一个真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男孩一起逛街或聊天,也不愿躲在房间里偷偷地给幻想中的自己化妆,千方百计地赢得那个由无数像素组成的男孩的那颗由无数“0”和“1”组成的心。  

  经过一番筋疲力尽的搜索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女性游戏”的内容都离不开打扮或是约会。难道女孩身边可供挑选的化妆器、衣服还不够丰富吗?还需要依靠那些无法触摸、无法感觉的图片消磨时光?难道女孩生活中的苦恼还少吗?还需要到电脑中去寻找更多的烦恼吗?电脑游戏最主要的功用是娱乐,让你从现实中脱离出去。让你接触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而不是去感受自己的一文不名。  

  进一步说,游戏为什么一定要区分男性游戏和女性游戏呢?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确实存在着差,但这种差异绝不应导致地位上的不平等,更不应以此来局限各自的发展空间,现实中的女性真的是只注重化妆品、衣服和约会吗?即便是同性之间也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别吗?  

  重新审视女性游戏  

  游戏中对女性的这种不公平的认识和评价仅仅是由于玩家中女性所占有比例太小吗?恐怕不尽如此。  

  游戏在传递娱乐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和价值观念,随着游戏内涵的日益丰富,这种文化价值的渗透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依然是男权的意识形态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数千年文化积演而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观念首先表现在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上。  

  从上面介绍的“女性游戏”和“游戏中的女性”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女性的价值取向被定位于积极地取悦男性,以男性意志为行为准则,如《心跳回忆》和国外的那些所谓的“女孩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女性自我独立的价值实现受到漠视,由此导致游戏中的女性在智力、思想层次上受到不符合事实的限定,其举仅仅局限于容貌、体态、购物和享乐等方面,容易感情用事而没有太多的理性,依赖于男人而不会作独立重要的决定;其次,考察游戏中一些更为表层的现象,我们会发现,包括《古墓丽影》在内的许多游戏都是以男性的审美角色出发限定女性的外貌特征:青春、美丽、苗条、丰满,这些游戏往往将女性作为纯粹的观赏对象,而忽视了对女性形象有深层次的塑造,如前面所提到的那部《Panty Raider》。  

  由于游戏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因此这些带有明显偏见的价值取向很可能强化女性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无论少男或是少女都会在潜意识里打上关于两性角色的传统而刻板的烙印。少女都会在潜意识里打上关于两性角色的传统而刻板的烙印。  

  当然,对于三纲五常统治数千年的中华民族 来说,近十年人们的两性观念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无意对这一现象进行褒贬,不过有一点很明确---如今的女性在支配金钱的能力上与10年前相比确实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游戏商而言这无疑意味着一块巨大的市场的浮现。  

  不过我并不主张国产游戏转而主攻女性市场,这并非因为中国女性的地位不高,不值得开发,而是因为资金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国产游戏业实在没有能力像电子艺界公司那样,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市场培育之中,尽管新市场往往意味着高利润。我不会去玩《龙女》或是《芙琳特》,因为我对游戏商这种一拥而上的跟风做法深恶痛绝,正如现在电视节目中那些互相抄袭、毫无意义、夸张做作的综艺节目,长此以往,不但制作者自砸招牌,而且对整个行业的提高也没有任何好处。游戏业的发展确实需像《模拟人生》这样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我并不要求开发商把游戏中的女主角都作成西施,也不希望他们把女主角都塑造为潘金莲,因为无论是三贞四德还是七荤八素的战斗中都派不上丝毫用场。我只是希望设计师能够重视女性在游戏中的地位,还女性以巾帼本色。 “描绘她们的世界,结合她们的需要,肯定她们的成离,点燃她们的野心,激励她们的幻想”----这就是女性游戏所应该具备的。  

  结束语  

  以下摘录两段女玩家的自白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当然,我也很反对一说起女孩子游戏就又是情又是爱的,我相信女同胞们一定也有不少热衷于在屏幕上潇洒飚车或者一屠为快的------(可爱多)”----没错,我就遇到过两位酷爱《雷神之锤》的女孩。当然,这其中广告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记得曾看过一幅海报广告,内容是一位美丽的女士正拿起“XX牌”剃须刀作刮脸状,该广告的含义是:“XX牌”剃须刀的感受是如此独特,连女性都忍不住要尝试一下。  

  “绝大多数称得上是‘女玩家”级的女孩子是讨厌大富翁类的!----简直就是无聊!浪费我的时间!(Moing)”---------这位女同胞的确称得上是真正的玩家:画面粗糙的不玩,情节老套的不玩,主角不漂亮的不玩,操作复杂的不玩(就目前游戏业的水平来看,好象也没什么可玩的了)。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让我们为她击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