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aohuntun()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30 21:08:19), 站内信件
|
实在的,我不大原意去评论电影,这不仅是因为电影和诗歌一样,是一门只能
看而不能说的艺术,而且当代电影的流变之快之乱,实在让我驾驭不了它的发展趋向。但是,我还是慕名去看了王家卫的这部被炒得很热的影片。
今天把我的一些想法用声音表达了出来。现在,在这里概括几句,免得有人又要
说看不懂。
我的总体感觉是这部电影没什么花样,理由如下:
第一,故事简单,全剧90分钟(不包括被剪掉的什么不宜的内容),我们每一个能说话的人只需要9秒钟把它说明白。
大体上,就是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为了了解各自的爱人怎么陷入情网
而互相模拟产生爱情火花的故事。有人说,它表现了怀旧的主题,这个我不反对。
我反对是某些人说的“怀旧就是对当代肉欲爱情的嘲笑”。当代爱情是不是纯粹的
肉欲主义主题,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就是退一万步来说,爱情也有它的万千说法,
绝不能成一家之言,因为爱情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这个简单的故事讲述得不够精彩,把观众吊起来得胃口留到最后得“完”结束,我想大多数观众有一种被调戏的
感觉,被王家卫玩了一把。我就是其中一个。
第二,表现手法无新意。传统的声话对列(画外)的频繁运用,让我有一种厌
倦的感觉。平移的视角虽然有助于表现真实(俯镜头产生渺小,仰镜头产生崇高),但是实在乏味。除了几个长镜头能产生对比效果外,剩下的几十个短镜头在组接
(蒙太奇)上显得凌乱不堪。王家卫没有使用淡入淡出的组合,而强行拼凑(在电
影手法上叫“切、划”),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是粗糙。
第三,女主角的旗袍是个卖点,27套不同色彩得体庄重的旗袍,包裹着同一个
女人,让我多少觉得是王家卫在耍噱头,电影是电影,不是旗袍秀。你王家卫就能
估计到看电影的一定都是男人和爱好旗袍的女人? 不可否认的是曼玉着旗袍的样子
很美,很动人。
此外,虽然该片也运用的一些积极的电影修辞技巧,如反复、象征等,但大部
分用的不成功。如电话的功能,吴哥窟的外景象征,冗长拖沓。
有人要为它辩护,这是预料得到的。我在这里只说我的几句真话。
说说而已。
---- <font color=“ff0000 ff0033 ff0066 ff0099 ff00cc ff00ff”>从前爱的白色 那是永恒的颜色
现在爱的颜色 是纯粹的颜色
我叫它深白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