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民间艺术★★>>佛山祖庙的精粹——各种瓦脊艺术

主题:佛山祖庙的精粹——各种瓦脊艺术
发信人: uberpp(pp-朋朋)
整理人: hotdragon(2001-02-13 00:04:46), 站内信件
    祖庙古建筑除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外,它的建筑装饰和庙内陈设,如陶塑瓦脊、砖雕、木雕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祖庙的陶塑瓦脊共六条,分别装置在三门、前殿、前殿两廊、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屋顶的正脊上。陶塑内容多是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话,人物形态生动,眉目传神。其中三门瓦脊,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石湾文如璧造,全长32.03米,高2.10米,是祖庙规模最大的一条瓦脊,正背两面均有雕塑。正面塑故事三组,居中为“姜子牙封神”,两侧分别为“甘露寺”和“舌战群儒”,三组共塑152个人物。背面通栏塑“郭子仪祝寿”故事。前殿东、西廓瓦脊是光绪二十五年“宝玉造”。东廊瓦脊长4.3米,高1米,内容为“郭子仪祝寿”;西廊瓦脊规格与东廊同,所塑内容是“哪吒闹海”。两脊布局紧凑,场面热闹,塑造的人物颇精细。前殿瓦脊为光绪二十五年“宝玉造”,长7米,高2米,正面塑人物故事,内容待考。正殿脊为光绪二十五年“吴宝玉造”,长7米,高2米,正面塑人物故事,内容待考。背面所塑故事内容为“甘露寺”。庆真楼专脊,双面,光绪二十五年“宝玉荣造”,长14.5米,高2米,所塑故事为“瑶池祝寿”。此六条陶塑瓦脊,都是光绪二下五年大修祖庙时所添置,为本地石湾产品。石湾是南国陶都,向以制陶著称,进入清代以后,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祠堂、庙宇、庭院大批兴建,石湾的建筑陶瓷业亦迅速发展。塑造与烧制瓦脊比一般的建筑陶器复杂得多,不但需要较大规模的窑场,而且要拥有相当的技术。祖庙同一时期装置的瓦脊,分别由不同店家制造,制品水平不分伯仲,专事建筑陶器制造的石湾陶艺花盆行的兴旺繁荣,可见一斑。 
    祖庙另有瓦脊一座,建于庆真楼前天井中,也是光绪年间石湾文如璧所造。原装饰在市内关帝庙前照壁上,后来迁建于此。瓦脊全长10米,高1.68米,两侧塑造的是“天官赐福”和“牛郎织女”故事,中间一段是“穆桂英挂帅”,制作精巧,人物姿态优美,该画传神。颇有意义的是,在穆桂英挂帅故事的场景中,加插了两个戎装洋人在左右两侧窗口窥探,表现外国侵略者时该觊觎,伺机侵犯的情形,是一座艺术性和思想性很能高的陶塑作品。  
    砖雕共两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造,形式相同,对称设置于三门东西两侧围墙上。两组规格大小一致,高1.69米,宽1.74米,多层高浮雕,内容分别为“十奏严嵩”和“守房州”。刀法工整,雕琢细致。由于砖雕有装饰建筑、美化环境的作用,清代以至民国年间,多为本地较讲究的建筑物所采用。现已少见,行业亦早已绝迹。祖庙的这两组砖雕,在佛山为数不多的遗存中,堪称代表作。 
    木雕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各种建筑物都有木雕装饰,尤以万福台最令人瞩目。万福台木雕共六组,全部装置于分隔前后台的隔板正面,三组在上,三组在下,内容为“八仙故事”、“三星拱照”、“降龙”、“伏虎”、“大宴铜雀台”等。除后一组为多层镂空木雕外,余为高浮雕,雕工浑厚有力,风格豪放,是典型的佛山木雕作品。全部木雕均贴以金箔,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其余建筑木雕多施用于各建筑物的檐下、屏风、门扇等处。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门的檐下花衽,光绪二十五年“本镇承龙街泰隆造”,长31.70米,全部雕刻人物场景,共分十四段。每段内容不同,如“夜战马超”、“八仙祝寿”、“将相和”、“竹林七贤”、“山伯会英台”、“六国封相”、“薛刚反唐”、“三顾茅庐”、“罗通扫北”、“卞庄打虎”和“渔歌唱晚”等等,皆为大众所熟识的故事。全部建筑木雕又困贴用金箔,不但华丽美观,而且不易腐朽损坏,能长期保存。 
    祖庙的建筑装饰尚有分布于门楼、屋脊、墙头等处的石灰雕塑。这些灰雕题村广泛,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四季山水和人物故事,等等。形式有立体的,也有高浮雕或浅浮雕的,琳琅满目,色彩艳丽,为祖庙建筑群增添不少光辉。 
    上述祖庙的种种建筑装饰形式,也是当时本地高级建筑物普遍采用的装饰形式,只不过祖庙采用得更多和更代表性而也已。因此,可以说祖庙是明清时期本地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 


----
音乐书本香茗陪伴我每一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