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燃烧的蜡烛】☆>>▲▲▲gz.girl专集▲▲▲>>【gz.girl志愿者文集】>>“燃点爱心,驱走寒冬”(带小华gz.girl发)

主题:“燃点爱心,驱走寒冬”(带小华gz.girl发)
发信人: lee_m4(咣铛一声)
整理人: juhm(2005-01-09 17:56:46), 站内信件
   2004年12月31日晚上20:00,30 天气寒冷,三十多名热心的广州青年志愿者齐聚地王广场,大家都真诚地希望能够在新年来临之际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团结的年轻人们做事挺风火的,大家为如何搞好这次活动踊跃出谋献策,各抒己见。
   短短的时间内,按御寒庇护所地区的远近分好6小组,并互相明确好接下来的行动步骤:分头踩点广州各大救助站、东山区避寒庇护所,了解基本情况,并把地址、地图资料发给露宿者。给露宿者关怀、慰问。相应调查露宿的原因,向民政部门反映。

   2004年12月31日晚上20:55,“燃点爱心,驱走寒冬”行动正式开始……

   2005年1月1日凌晨0:35,志愿者们陆续回到中华广场侧门地王广场正门,与其他小组的成员汇合。交换了今晚活动的信息,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大家击掌欢呼着,共同迎接新年!

   以下是2005年1月2日下午参与“燃点爱心,驱走寒冬”行动分享会部分朋友的话,大家一起来分享吧!我门也期望在接下来的继续行动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能够亲身参与我们的行列,一同帮助广州街头露宿者――“燃点爱心,驱走寒冬” ^_^!

   阿明seemato组(阿Dom、糯米糍、阿欣、Seemato):
   阿明第一个勇敢地拍醒露宿街头的阿婆,阿婆出乎意料地信任大家。阿婆是聋哑的,通过写字交流,大概表达了自己一些想法(在阿Don、糯米糍的帖子里有记录写到婆婆的话――“这些东西我不需要他们给,我自己有”。 “广州人并不好,比不上...广州人可怜外省残疾人没有几个...这些是对于我来说...”)。看得出阿婆很渴望和一位朋友诉说自己的遭遇。阿明他们买了热腾腾两碗面给阿婆。另一位阿婆说她是广州本地人,她说话思路不太清晰,她是回迁户,她心底有些抱怨政府、居委、公安局。她从前住在文明路,后来居住地拆迁了,就没有房子住了,只能露宿街头。

   Vick组:
   他们从中华广场走到五羊新城,在五羊新城报警站的警务处询问到庇护所的 地址,志愿者们未表明身份前,警察们很热情地介绍庇护所的情况,床单、被铺都是新的。一位操普通话的阿姨说她是负责24小时负责管理庇护所的。她的耳子就睡在庇护所温暖的床上。
志愿者们表明身份后,警察们却没有那么热情了,他们另外介绍了星光老人之家给志愿者,但那里只接收本地区的居民。


   大雄组:
   一位露宿街头(在公园前附近以工商银行门口露宿)的 老伯伯,以前居住六榕寺,因为他是孤寡老人,拆迁后居无定处,他一直向居委会投诉,但没有结果。听老伯伯说,他很想得到社会的帮助,但是总找不到可以帮助他的人。他曾去过庇护所,但庇护所里面的电费都要他分担,入里面居住的人也要遣送回家,外地人一定要遣送回乡。


   星伯组:
   他们五人行从中华广场步行到环市中路星光老人福利院,警务室里面无一人、无收获,也找不到实际地点的地方。一个字:报纸上的避寒所难找,“找不着北”。


   家华组:
   首先去濠贤路,但报纸所说的地址居委会已搬迁,志愿者们从中华广场步行到东风中路广州大厦御寒所处,所幸一负责人没有下班,负责人表态,御寒所只收留接收本地居民,对于街头流浪汉不接收。接收人员也应查明身份证,查明来源,还需报警。据志愿者们目睹,连新路一带有十多个流浪者露宿街头,

   在解放路迎宾路附近,调查一位露宿街头的老伯伯,老伯伯操流利的广州话,他不愿意进收容所,只愿意找个地方露宿。在省财厅一位流汗者对志愿者们戒心很重,不愿意和志愿者交谈。

   小敏组(小华、阿鹏、解语华、古仔、恒仔):
   小敏:庇护站情况: 防寒庇护所在生活小区内,一楼。
   共有十张床位。(现已入住7位老人)
   有两间洗手间。
   有电视。
   每个床位有木版相隔,有蚊帐、被铺。
   没有人值班。晚上9:30已经锁上门。
   
   虽然,我们路上在天桥底、街头都有看到露宿者。但由于从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推断我们手中的庇护所,是对入住的人士,有户籍等条件限制的。所以,即使我们派出我们收上防寒庇护所的名单,也帮助不了这些露宿者。

   穿过环市路,经过一路询问,最后锁定庇护所的位置,在环市路新大新背后,(钱柜对面马路)大西豪餐厅附近。在永泰西约,我们找不到标号为19号的建筑,但是经当地保安指出,一栋刚建成还没有装修的建筑物应该就是防寒庇护所。
   未能找到确定的防寒庇护所。
   怀疑是防寒庇护所的建筑物一栋。四层。
   建筑没有明确标志。建筑物空置,应为刚建成不久,还没有室内装修。
   建筑的建筑格局应为社区活动中心。
   建筑物附近,有星之光的活动中心,有室外健身器材等。
   最后与我们组的成员,讨论了今晚的活动的进展与我们的一些看法: 
   1、防寒庇护所,一般由街道组织、管理,目标人群是区内的低保户、孤寡老人;并非对露宿者开放。
 我们判断,这是庇护所应该加强的部分,因为,露宿者,才是最急需的使用者。
   2、防寒庇护所的设施,还是很完善的,但是床位与数量明显是有限的。而且,据我们在共和路看到的情况,   
管理人员并非全天候值班。
   3、由于现在的政策与管理情况,对于街头露宿者,或许我们能给与的资助,或许是在防寒衣物的派送。
   4、防寒庇护所的标示并不明显,并没有挂牌、也没有在门口列明相关情况,以及办理手续的程序的字句。而   
   永泰西街防寒庇护所,甚至连当地的街道小区的保安人员,也不能确切的指出位置。
   5、防寒庇护所,或许会对松柏组等其他组别相关的服务对象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一位女孩子说:不如把报纸上形同虚设的地点通告出来,让之接收社会的监督。

   老乌说:作为平凡的志愿者,我们在那一晚已经尽了我们一分力量,今后我们需要继续坚持的是:让我们实际的行动,一点、一点地感染周围的人,一路传递,一点一点,好像水波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不断地扩散下去,感染这个社会……

   PS:在这除夕夜,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离开家的温暖,却和这么多真诚的志愿者朋友在一起,渡过了不平凡的,却富有意义的新年之夜!我分明感受到人世间--依然有着这群执着的、不计较酬劳的志愿者活生生的生活在我的周围!他们的心是红彤彤的,我感受到那份赤诚的温暖!对!我的心很温暖的! 

   诚然,政府公布地御寒收容所历历在目,但是,对于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饱受寒冷的流浪者,这些流浪汉,不管他们是广州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家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也只是遥不可及的梦中家园。我们在天寒地冻的环境步行近4小时,也感到异常寒冷,更何况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风餐露宿,随时等待着严寒夺走他们的生命!更不必说饥渴、身无分文了! 

   曾经以为,正统广州本地人,广东人碍于面子绝对不会露宿街头的,但露宿街头的人群里面,却有着可怜的广州老婆婆、老伯伯寒冷震颤的身影!……那御寒收容所还要进行身份登记,要求进住者必须是广州本地人,这诚然是断绝了大多数露宿接头人员温暖“窝”的渴望源泉,呵呵,近乎是干涸衰竭的一种奢望了! 

   其实露宿街头的人们,还有那老婆婆、老爷爷,他们白天靠双手去拾荒拣破烂,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甚至维持生命,只为活下去,挣一些钱回家园,这远比那抢劫、偷窃、行凶之徒要正路! 

   “燃点爱心,驱走寒冬”,我们期待更多志愿者朋友的支持、鼓励和参与!

活动相关内容:http://lisen.www83.cn4e.com/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5708&show=0


我们12月31日行动大家分成6组,各自分头按报纸所指明的地点实地踩点、考察,大家也从中对此12个点进行了解了。12个点里,有的点我们找不到确实地址,问遍四周的住户、报警亭也,志愿者无一所获。有的点是存在的,但是管理人员声明是只接收本地户口的人,而且是老人。有的点也许说的不好听---形同虚设,只是空荡荡的一所房子。有的点,连负责任都不知道他负责的这地方是用来接收防寒庇护所的。因此,我所在的组和其他组也不敢冒冒然把地址给露宿街头流浪的人。 

那一夜,你会知道,很寒冷,那一夜,在寒风中,执著的志愿者(也许有些傻)步行四处询问,路上行走人们的眼光里有诧异、有惊奇、有鄙视、有热情指点相助,有无视而扬长而去...... 

也许,从广州这个大都市的角度来看,那一晚我们自发进行的志愿者行动也许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起不了多大的决策性作用,也许世人认为这群志愿者是多么的傻、无知,但是,对于我们,我们是真的用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我们的真心去实施了。至今,已经过了4天了,大家共同的愿望还在!大家并没有放弃!我们也问心无愧:我们没有伤害过朋友们。下一步,我们的所向,我们会在众多朋友的关心、指点下慎重三思而后行的。 

真诚感谢为我们提出建议与批评的朋友们。因为下定决心,实施行动做好这件事,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 

也许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也许过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轻松,我们依然坚持着^_^ 

希望我们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对我们这次行动的支持!谢谢!把这个跟在贴后面可以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