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lycliff_001(宁馨儿)
整理人: tu__tu(2004-11-26 09:41:51), 站内信件
|
他们谁更适合于我心中的意愿?
我却没法分辨,我终日不安。
他们勇敢和可爱呀,全都一个样,
亲爱的山楂树呀,我请你帮个忙!
啊,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
啊,山楂树山楂树,你为何要悲伤?
哦,最勇敢,最可爱呀,到底是哪一个?
――俄罗斯民歌《山楂树》
道德与人性只怕有些部份是有矛盾的。我们人性中有某些成份――虽然已经脱离动物性,而成为人性了――却只怕并不“合理”,也并不“道德”。就算是真正的爱情,也不能完全例外。
因此我们需要道德来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不然,一切都任性而为的话,恐怕一切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恐怕现有的整个社会伦理结构都会混乱而变形。
一生只爱一个。是对的,是道德的,是高尚的,是我所敬仰推崇并愿意相信的“真正的”爱情。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因为人性中,有那么一点点“调皮”的东西,不想不情愿那么规规矩矩,因而,就算是不在实际的行为上,也在我们的内心中,时时掀起波澜。
张无忌“惕然心惊,只吓得面青唇白”,原来只是因为他刚才梦见:
。。。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舍不得和她们分离。。。
这就足以让敦厚仁慈的张公子,“惕然心惊”了。因为这一个不期然的梦,让他发现了自己人性中的某种东西与道德之间尖锐冲突。
。。。他向赵敏瞧了一眼,情不自禁地又向周芷若瞧了一眼,想起适才的绮梦,深感羞惭。。。
他心惊,无疑因为梦里表达的愿望是真实的,是他内心真实愿望的再现;他羞惭,无疑是因为这一愿望让他产生了发自理性与道德的自责。
就象弗洛依德说过的,我们自己的梦的真意,绝大多数都会让我们每一个人汗颜无地。
这就是我们顽皮的人性,这就是那些被道德、伦理、文化、教育所镇压了的,躲进了潜意识里的倾向,是那个绝对“自我”绝对“自私”的“我”所真正想要的。只是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罢了。
在这种“想要”与我们的理性相违背得太厉害的时候,我们自己,不会让那样一个“我”存在(比如著名的“杀父娶母”的倾向)。然而在一些愿望与道德冲突得不是那么厉害的地方,那样一个“我”,时不时地就冒出头来了。
我时时在想,段正淳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有一个说法是:“男人的心里,都有三妻四妾愿望”――请让我们算上潜意识――其实,女人的心里,何尝不是?!要有一个人,象父亲一样可靠;要有一个人,象情人一样浪漫;要有一个人,象哥哥一样照顾自己;要有一个人,象朋友一样知心;要有一个人,象儿子一样会撒娇。。。。。。
能把这些合而为一,当然最好。可世上,又哪有这般如意的事?
结果,便是,这几个人,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可爱,实在难分轻重。到底在我内心深处,我最爱哪一个呢?
我实在个个都爱。
因此,在心理上,我们都是段正淳,或者,都是潜在的段正淳罢。
张无忌显然并无不道德,并无可以厚非的地方,他只不过是有那样的愿望罢了。说实在的,有那样的愿望有什么错呢?即使那样的愿望有错,难道因为有错,它就不产生了吗?
有道德感的人,显然会因为不知道爱谁,或者个个都爱而彷徨、痛苦。当然,张无忌的痛苦得到了自然解决:小昭远走,殷离离开,周芷若变坏,他只剩下了赵敏。
然而,在更普通的情况下,并没有人变坏,也没有人不得不远走呢?
韦小宝显然没有那么多道德感,他更大程度地遵循了他内心的愿望,可能这是很多人羡慕他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不能象韦爵爷一样“艳福齐天”呀。
而显然,这也同样是很多人讨厌韦小宝的原因:流氓、地痞、混混、小瘪三、没有道德感。就象我们把自己的“不道德”打到意识之下。
我们不得不约束自己:只爱一个。有时候是强迫自己:只爱一个。而有时候也真能成功,不断地自我心理暗示和强化下(很多时候这种暗示是无意识的),我们竟真的抵御了其他爱的诱惑,只爱一个了。
于是,我这样一个对男人比较苛责的MM,也可以理解了:在一个“三妻四妾”并非不道德的年代,段正淳,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的具体化。
。。。“夫人,我对你不起。在我心中,这些女子和你一样,个个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爱她们是真,爱你也是一样的真诚!”。。。
这个我讨厌的人,我却不能否认他是真诚的,他用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这一点。(在这里,顺便B视那些没有爱只有情欲的人。)
但段正淳还是不对的,因为他给所有的当事人都带来了痛苦,这些痛苦是惊人的。那么多女人都因此而变得嫉妒、怨恨、疯狂甚至变态。而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是,一个简单的“不对”,是不可以概括这一切的。
到底,到底我们的内心深处,最爱是哪一个呢?
---- 曾因酒醉鞭名马,不敢多情误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