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donald(2004-10-20 15:45:07), 站内信件
|
秋到韩国(一)
韩国离中国北方较近的国家,最近有个机会,到韩国进行学术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仍可记述所见所闻,只是十月中旬的秋天并非韩国红叶最多的时节,因此,一些美景无缘得见。
启程从北京出发,想想从北京到汉城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也就没有什么上路的感觉,自始至终自已都觉得和在国内出差没什么差别,只是出关需要填写表格,出示的中护照而已。办理护照关键的照片出了点差子,因为要求拍照光面的蓝底照,但相馆没记下来,给搞成麻面的了,害得我不得不用原来的照片,在海关,那个女关员一番审视,我玩笑式地说是不是看着不象了?那位未置可否,当然,头型的变化对于一个人来讲也是外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还好,这位关员并没有再看就放行了,因为早晨的机场出境的人还是较多的。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汉城。出海关我们还算顺利,只是由于我们在飞机上填的入境单上没有写英文名,团内的老大哥被韩国的关员询问,而他又不懂韩语,只能让我们的翻译去说,问题不是很大,大家顺利入境。可是在取行李的时候就不那么顺利了,我们左等右等,还是差了一件行李,是团内那位大哥的,大家猜测是不是别人给冒领了,因为我们看到出去的旅客拿走行李并没有人查验,错拿行李的人可以顺利的出机场。我们等了许久,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只能向机场反映,还好我有翻译随行,不然真得不好办。把我们住的宾馆和联系方式交待完后,我们就推着行李走出机场。
汉城的天气不错,天空有云但还很晴朗,来接站的是个小个子,看样子很精干,中文讲得很顺畅,让人会觉得他是个中国人,不过他的样子可是典型的韩国人,圆脸,单眼皮。上了车,他就开始自我介绍,他姓崔。我们感到他的口音很纯,就问他是否在中国留过学,他说是的,在延大。我们听成了人大,团内丢了行李的大哥说,那我们是校友了,崔导听大哥说是人民大学,就强调说,他是在延吉大学读的中文系,留学一共五年。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们上车听他的普通话有点东北口音,看来他是入乡随俗了。不过他也解释到,他曾带过一个南方团,许多人都说他说的不是普通话,而是东北话,南方人说话崔导听着很费劲,而崔导用的一些东北话中的一些词,他们又听不甘落后懂,看来语言障碍在国与国之间是很难搞平的。还好我们都是东北人,对崔导一口东北腔的普通话很是欣赏,尽管我们现在并不说这样的话,但听起乡音来就是一个字:亲。
20041019
---- 有兴趣的点击加入
【评论空间】评字当先
【社会百态】态度悠关
欢迎参与两版的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