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粤黎越正>>>>奇特的围楼大屋--客家民居

主题:奇特的围楼大屋--客家民居
发信人: alwaysliving(後生仔@粤黎越正 .核凸)
整理人: cywx(2001-02-07 17:07:22), 站内信件
    说建筑,不得不谈起岭南风俗。岭南农民以子孙繁衍、支脉兴
旺为大,农村一姓一居地,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得不少,如东莞有邓
屋、黄屋、廖屋、丁屋等书十处,广州北郊山村也有陈屋、李屋、
张屋等。客家地区因为山多田少,村落多在山坡,加上客家人曾是
移民,喜欢聚族而居,互相保护,所以民居建筑也多为群体为式的,
由围楼起,逐渐发展到殿堂式,然后成围龙屋。
    客家人初来岭南安居,建造的民居叫围楼。围楼兴起于唐朝和
五代。这种建筑原来是长方形,全封闭,后来变成圆柱形,直径和
高度有是多二十米。用粘土、细石、稻草夯成一米厚的围墙。内屋
用木料构筑楼板和栏杆,分隔成三五百个房间,供数十户甚至上百
户人家居住。如今的始兴、大埔、丰顺等农村,仍可见这种围楼民
居。
    殿堂式民居兴建于明清年代,吸取了中原的房屋建筑特色,采
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讲究
坐向、主次、中轴线两旁左右对称。屋内的厅堂多、天井多,一屋
有十厅九井之多,功能划分也很清楚,沿中轴线分上中下三个大厅,
为公共活动场所,左右两厢为生活区,内有上百个房间,可供一二
十户、上百口人居住,以若干个花厅为中心分成若干生活单元。屋
前挖有一口池塘,屋后建一半月形土丘,符合岭南民居依山傍水的
风俗习惯。建筑材料也改用青砖,雕梁画栋,工艺精美。
    围龙屋就是由殿堂式扩大画成的建筑。为什么称围龙?因为将
屋围建成马蹄形,又如龙状,所以叫围龙。客家人的宗族观念极强,
子孙满堂也不分家,三五代同堂的不少,一座围龙屋常住一二百人
至三百余人。如梅县的岗下围,住了四五百人,院落层层,包括了
厅、堂、天井、水井、廊、门、楼、晒坪、池塘等,不但具有生活
功能,而且还有生产,防守、消防等多种功能。
    始兴县满堂村的一围龙大屋,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至今仍
完整屹立在疏松的沙坝上,它占地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有七百七十
多间房间,精巧布局成城堡,围屋内巷道回廊四通八达,冻暖夏凉。
    难怪美国民间建筑考察团前来梅州参观了围龙屋后,惊叹不己。
其中一位成员奥斯汀说:“这是我所看到的最感奇特的中国式民居
建筑。”
    客家围龙屋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与北
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栏”、云南的“一颗印”一
样闻名遐尔。



----
冇用咖:讲出嚟都冇人知.
预咗啦:都冇人会睇啊!
搵食啫:睇下啦!唔睇?打祸甘嘅俾你啊!
犯法啊:打你就打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