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众里寻她兜错路)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9-29 10:00:00), 站内信件
|
《机械公敌》:我是机器我无罪
作者:子君 转自与影同行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划时代的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
1. 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3. 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法则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
仔细回想一下在银幕上两个小时内看到的脸,只有那双眼睛是湛蓝的,明净得犹如我们梦里头看到的天际柔软的一抹蓝。而这双眼睛,属于一个生活在2035年芝加哥城的机器人,他的名字叫做桑尼Sonny。
2035年的芝加哥,机器人的服务在这个世界已经被人们所习惯:送快递、看护儿童、打扫房间、清理垃圾。而生产这些机器人的全球最大的公司USR已经成功制造出全新一代机器人NR-5,它们即将进入每个家庭替换那些旧型号的机器人。在这一更新换代发生的前夜,USR的机器人之父彼得•波洛博士突然离奇死亡。不喜欢机器人的警探史普纳(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饰)在调查这一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名叫桑尼的NR-5机器人是最大嫌犯。但是包括清秀的女博士苏珊(布里吉特•莫伊纳罕Bridget Moynahan饰)在内的其余人都相信,控制全体机器人程序的三大安全法则决定了,机器人是不可能攻击人类的。那么,到底是谁杀害了彼得•波洛博士?那三条完美的法则到底有没有被打破?
从电影一开始,就引导我们关注机器人的进化问题,是否程序的错误会带来所谓的机器人的灵魂形成?那个咄咄逼人的机器人是否杀死了创造它的博士?电影一直追踪着开头的那个谜题:从机器人三大法则延伸出来的谜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博士的生死,也是关于片中主角最后要拯救的世界。编剧的功力在这里体现出来,尽管依据的只是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三个简单但逻辑回环的句子,而且电影的主干血肉部分是罪案调查,三大法则只是在电影开头惊鸿一现,似乎与机器人的动机没有太大的关系。电影的答案虽然直到最后一刻才水落石出,但我们能发现,关键的线索其实一直并非指向机器人本身的弱点,桑尼最初的狡猾(或者说是聪明更为合适)和不明确的动机只是电影抛给观众的表面幌子,影片始终在暗示着,无法周全的不是冰冷而无感觉的机器,是人类看似完美无瑕的逻辑,可能也包括了感情,而这一切这是法则所体现出来的漏洞。电影当中看来与主干叙事无关的反复出现在男主角梦中的痛苦回忆,在真相大白后才发现也是指向三大法则的钥匙。本片用并不艰深花哨的悬念始终引导着观众,叙事流畅自然,作为商业大片而言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也许我不该在开始描述桑尼的时候就使用“生活”这样的词汇,因为桑尼仅仅是一个机器人,或者更直接一点,他是一具冰冷的机器,脸庞和身体发出液晶显示器所具有的柔和光亮,手臂能看到清晰的金属丝。但奇怪的是,电影进行当中,我完全无法抑制自己爱上这样一个不具有真实形体的角色:从他漂亮的空中720度转体腾空亮相开始,桑尼就成功地偷走了整部电影。他对史普纳和苏珊充满了智慧的反诘(有时候更象是对他自己和每个人内心的反问),他充满灵光的一眨眼,他坚定的自我辩护,他比任何武器都尖锐的手掌,可以说是科幻电影当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机器人形象之一;而且难得的是,在这样一部汇集所有商业元素的暑期大片当中,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形象带来的一丝内心的感触。
桑尼在他的发明者波洛博士手中,具有了一点洞察世事的气质,在我看来,这才是电影带给观众的大意外。电影的主题围绕着机器人最终是否会反过来统治人类这个问号,似乎重蹈了许多科幻电影的复辙,远的有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大都市》,近的有去年刚刚完结的骇客系列。然而桑尼那些咄咄逼人的反问,准确击中人类的软弱,并非对人的攻击,却更象是人类对于自身无奈而清醒的审视。通过似是而非的站在对立面的机器人来看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桑尼这个角色的意味因此变得丰富起来,也远离了机器对抗人的单纯主题。正因为这一点,男主角在废弃的密西根湖码头看到的一幕,众多机器人死去前仿佛有些既悲哀又惶然的表情,在荒凉的暮色当中,就有了一种物伤其类的复杂滋味。
当然本片仍然是不折不扣的暑期商业电影,上面更深层次的关于主题和心理的体会都是以对大场面的感官享受为前提的。国内近来《十面埋伏》招来的一片骂声,让人意识到拍摄纯正优质的商业片并非易事。本片让人舒服的地方在于,它一早就把自己放在了商业片的位置上,开头男主演威尔•史密斯的侧面裸体镜头是它摆明的姿态,本片根本无意于攀登科幻“史诗”片的高峰(虽然在“史诗”这个词多少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庄严意味后再来用之形容是否恰当尚待推敲),它的终极目的在于娱乐观众。有身体线条完美的偶像演员,有火爆刺激的追车场面,有超级拉风的机器人造型和动作设计,有色彩和环境都充满幻想意识的未来世界背景,这一切集中怎么会不是一部当然的票房大作?当然在奉献一个好的故事和眩目的动作特技场面之后,如果观众还能从里面领会到编导想要表现的那么一点点更深入的思考,和更隐密的人性,是最好不过的结果。所以电影对于人性的探索可以说是让位与动作与场面,仅仅是点到为止,这使得它没有跃升为更高一个层次的科幻电影,与导演前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移魂都市》相比,大明星威尔•史密斯的出场也削弱了影片的哲学方面的思考,这都是为商业做出的牺牲。
---- Stop all the clocks,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let the mourners come.
Let aeroplanes cricle moaning overhead,
Scribbling on the sky the message He Is Dead,
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the public
doves,
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
He was my North,my South,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my midnight,mu talk,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vould last forever:I was wrong.
The atars are not wanted now;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v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mothing now can ever vome to any good.
W.H.Auden(1907-1973)
海湾对面的哈瓦那--Wim Wenders
Marco电影日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