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yhrj(秋波)
整理人: lxchuan(2004-09-19 15:03:03), 站内信件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获取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纳税是企业(纳税人)的应尽义务。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为了减轻税负,企业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少缴税、延期缴税或免缴税。正是在这种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税收筹划应运而生。
税收筹划与纳税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方面进行税收筹划是完全必要的。但税收筹划必须在合法范围内实施。因此,税收筹划就有其客观空间,并不是所有税种都具有相同的筹划空间。进行税收筹划必须首先找到它的契入点。
税收筹划的契入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契入。各个税种的节税空间大小有两个因素不能忽略:一是经济活动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通常是税收筹划的重点。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一方面应当考虑本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自觉地使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尽可能保持一致,以此来减少市场风险,增加获利能力。二是税种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种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是决定税收筹划潜力和节税利益的关键因素。税负弹性越大,税收筹划的余地和可能的节税利益就越大,税收筹划就越有利可图。一般来说,主要税种由于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范相对比较复杂,其税负的伸缩性就较大,成为税收筹划所瞄准的主要税种。另外,税负弹性还取决于税种的构成要素,其中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由于税基的宽窄、扣除的大小、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因此各税种构成要素的弹性大小就决定了各税种的税负弹性。一般而言,所得税的税负弹性要高于其他税种,也就成为税收筹划的主要税种。
--从税收优惠契入。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利益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
税收优惠对于纳税人来说,是引导其投资方向的指示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筹划重点在于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适用较低的或较优惠的税率,以及妥善规划生产经营活动,使其实际税负最低,以达到节税的效果。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设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边远地区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支持农业的基础设施及科教文卫、第三产业等,也有许多不同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参照政策规定,综合比较投资环境、投资权益、投资风险等因素,决定投资区域、投资方向及投资项目,合理筹划,以减少税收支出。
--从纳税人构成契入。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凡不属于某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需缴纳该项税收。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税种纳税人,从而从根本上减轻纳税负担问题。当然,在实践中,要作全面综合的考虑,进行利弊分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手段和销售方式不断复杂化,同时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产品的内涵不断扩展,以至于常常出现同一销售行为涉及两税种的混合销售业务,依据混合销售按"经营主业"划分只征一种税的原则,企业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税收筹划,以获得适合自己企业和产品特点的纳税方式,具体筹划,系统比较,从而获得节税收益。
--从影响纳税额的几个因素契入。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越少。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有三档,即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税率为18%;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10万元,税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在进行该税种的税收筹划时,如果仅从税率因素考虑,那么就有税收筹划的空间。假定企业12月30日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1万元,该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则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100100×33%=33033元。假设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12月31日支付税务咨询费1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100-100=100000元,应纳所得税额=100000×27%=27000 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支付费用成本仅为100元,却获得节税收益为33033-27000=6033元。显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税收资金的耗费支出,为企业赢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
税收筹划是企业依据国家法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投资、经营、理财等各项活动,还与政府、税务机关以及相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个可行的税收筹划要考虑方方面面。具体的要注意以下事项:
--税收筹划必须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收主管部门所认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承担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还要求企业依法取得并保存会计凭证和记录,使其完整、准确,并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
--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取得效益。但是,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
例如,某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1万元,筹划前应纳所得税额为11×33%=3.63万元。现决定利用捐赠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筹划方案为通过境内非营利机构、政府向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捐赠1.5万元(符合全额扣除条件),从而使得应纳税所得额变为11-1.5=9.5万元,应纳所得税额变为9.5×27%=2.565万元,取得筹划收益为3.63-2.565=1.065万元。表面看来,这一筹划方案颇为可行,但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1.065万元的收益是以1.5万元的捐赠为前提的。比较筹划前后纳税净收益:筹划前为11-3.63=7.37万元, 筹划后为11―1.5-2.565=6.935万元。显然,筹划失败。原因在于过分注重应纳所得税额的减少,而忽略了企业的自身目标--税后收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应从总体上系统地进行考虑。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而应该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在企业面临多种纳税选择时,应当选择总体收益最多但纳税并非最少的一种方案。毕竟,相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减少税负只是一个途径而已。筹划本身不是目的,税收成本减少也不是目的,企业利益最大化才是目的。
---- 浩浩愁,
茫茫劫,
短歌终,
明月缺。
郁郁佳城,
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
血亦有时灭,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
非耶?
化为蝴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