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light911(冬日阳光)
整理人: winterlight911(2001-02-03 03:06:46), 站内信件
|
我的婚姻情况一言难尽.我在上海有一个丈夫和一个八岁的儿子.虽然从我刚到澳洲那天就发誓把他们接来,但以后的经历使我放弃了这一天真的想法.不是怕他们吃不了苦,而是我根本没有勇气面对他们.女留学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会在国外与人同居,不管在国内已婚还是未婚,把国内的丈夫接出来后,早晚会漏馅的.我看到太多的这类故事发生在悉尼,听说在你们美国也一样.就算是公费生,没有经济压力,面对大多是孤男寡女的留学生群体,又处于没人管性自由的自由世界,自然而然,异性相吸的物理原理,在这个小圈子里体现的再清楚不过了.周末聚会,新年PARTY,圣旦舞会,中国人在一起除了喝酒吹牛之外,就是找性伴侣.男的为了发泄,女的为了抚慰.对这些漂泊异乡、寂寞难耐的中国"留学生",同是天涯沦落人,还有什么比性更能使他(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同时满足和平衡的吗?其实在澳大利亚没有一个留学生敢如实面对他们原来的配偶和家庭,但在海外同居也并不代表他们不怀念他们过去的一半,只是出于很多的无奈与现实的需求.一种临时的同居好象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家庭,有一种漂泊中的安定和温情,它对双方都有好处.大多数同居者,当谈起在中国的另一个家时,对妻子、丈夫和儿女,都依然恋恋如故,不但没有轻意放弃的意思,而且在身份解决之后,大都准备把那一半接过来.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对",在谁也不知到哪一天会有这一天的情况下,在怀着对远在万里的亲人说声对不起的负疚心态下,组成一对"露水夫妻",大家同熬到那一天再散伙.至于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恐怕没人可以预料.不过你也要承认,留学生到海外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改变,原有的爱情和婚姻伦理观念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能简单地用忘恩负意、见异思迁等观念评论,这其中包含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众多原因.你问我有几个同居人?你今天晚上会不会也是其中之一?我对你讲的已经很多了,是不是也应该让我保留一点最后的秘密.来澳洲的中国人没有与人同居过的,不是生理有病就是精神有问题.尽管如此,多数在澳中国人还保留着一些东方人传统的美德,懂得不能无故伤害别人,并且不屈不挠地生存下来,开始在澳洲大地生根发展.我知道假如我丈夫有一天要是看到我的这番话,一定会恨死我.为了我出国,我们向亲友借了不少钱,都是他张罗来的.这么多年来他又当爸爸又当妈妈地把儿子养大,也实在不容易.如果他现在有个女朋友相处,我良心上会安慰些,但在大陆这对他恐怕会很难.对有一天一定会出现的状况,即他发现我的一切而不原谅我,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我并且可以谅解他将会所做的一切."从痛苦中挣扎过来的人,最能够理解别人的痛苦与不幸",<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话对极了.你千万别把你的文章发表在大陆,否则叫我丈夫看到了,我又要面对离婚问题了,我现在还不想拆散这个家,为了我孩子也为了他.当有一天,有人打碎我在他心目中那个漂亮能干温柔的形像时,我想他会精神崩溃的.我们在国内都是教师,薪水不高,他为了打扮我,总是省吃俭用,为我买最时髦的衣服,不但做饭洗衣,还学会了织毛衣和裁剪,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我的身上.每当我想起这些,都会暗自流泪.每次给他写信或收到他的信时,我都会大哭一场.我觉的自己的命好苦.你看街上的人大都笑容满面,可又有谁知道他们痛苦时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你所看到的澳大利亚,到处是绿草如荫,阳光灿烂,悉尼的歌剧院宏伟壮观,金黄的海滩上丽女如蚁,宽阔的海面上白帆点点.......,这属于你们这些有钱有闲阶级,不属于我们.你看大街上那些匆匆而过的大陆留学生,目光对这一切都是冷漠,就象我陪你走这段路一样,不但没有闲情逸志,反而觉得好累好累.其实人活着就很累,但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还是会在澳大利亚继续奋斗下去,直到我累倒为止.真的,我经常梦起我十几年前在农村插队时的情景,感觉好象好象........
---- 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善良——善变,存心不良。
天才——天生的蠢才。 可爱——可怜,没人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