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wsb(少)
整理人: zy64vv(2004-09-02 16:16:00), 站内信件
|
(四十二)
第二天,少兄按表哥的指示拿上简历到南山区劳动力市场去了。那是他第一次到所谓的人才市场,他也还不知道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是什么样儿,以为这就是深圳是人才大市场了,那会儿也还没买过《深圳特区报》。
这劳动力市场不是很热闹,人也不是很多,三三两两地在招聘摊位前讨价还价。这里也差不多没他想要的职位,基本上是一些公司在招聘普通工人。转了转就沿公共汽车204线路,他从南新天桥走回了水湾头表哥的家。就这样,少兄天天上午去转转,然后走回来。
没一个星期,表哥还真给少兄物色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倒是真没费什么工夫,他轻松面试过关,到一个外企石油公司Schlum做网管。
之所以如此简单,其实表哥还是付出了一些的。这家公司是表哥他们的工程承包商,也就像供应商一样,表哥他们公司一旦有什么石油工程要做,比如测井这个工程就有好多工程承包商来找他们要揽上这份活儿去做,所以,由于这层关系,表哥把少兄‘推荐’到了他们的一家承包商公司里,这家公司在工程项目投标时总会优先考虑一下的。
进公司后待遇不错,工资比起学校三百多一个月比较而言,就是在后面多了个0,不多,只一个0,可是那时的10倍啊。办公室在赤湾港仓库区,就在天后宫的正后面,一早有时能听到里面的钟声呢。住公司宿舍班车接送,公司宿舍高级豪华着呢,生活用品齐全,位置就在海上世界侧边的海虹阁,阳台有海景。
少兄感觉自己一下子从泥地里爬上了岸,然后来到了天堂的温泉里。
(四十三)
公司领导上下对少兄礼遇有加,他的直接上司是个印尼华人Lukas,不懂中文,幸运的是,带他的一个师傅同事‘东’是一个中国人,他们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为了工作和培养咱这位少兄的英文水平,印尼上司要求‘东’和少兄说话时一律用英语,不准讲中文,一旦听到讲中文就每人扣五元钱,积累到周末后买冰淇淋各公司的同事。
由此,少兄的英文水平和电脑水平飞速前进,基本上能听懂外国同事的话,但自己说和表达还是有些困难。有一次还闹个小笑话,他后来还时常拿来调侃自己或者和同事开开玩笑。
那是一次Lukas要求少兄到市面上询价关于ZIP百兆软盘的价格,少兄没问到具体的价格,只听人说很贵。结果Lukas问了一句话:“How much?”。少兄很及时地回了一句“too much。”。‘东’在一边暴笑起来,Lukas莫明其妙地看着少兄然后又看看‘东’,‘东’解释完后,Lukas也大笑起来,少兄仔细想想自己回答的内容也笑了。至此,办公室多了一句笑话“how much”---“too much”。
少兄的办公室与公司的前台紧挨着的,那前台MM知道后为此见我就笑,也常在他面前说这句话,少兄猜想着同事们应该不会是取笑他的,也附和着笑笑,听说她在大学里就英语过了国家八级的。
---- ::::::::::::::::::::::::::::
:::::认真灌水,厚道做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