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avi(ivan)
整理人: monique(2001-02-02 03:59:51), 站内信件
|
摊开德国地图,不难发现慕尼黑是德国南部最大的一只“蜘蛛”,由此城向外伸展的大小道路相当繁密;事实上,慕尼黑的交通确实称得上四通八达,从空中到地面均极为便捷,这也是此地成为百余万人囗聚居之大都会的主要原因。慕尼黑拥有两个机场,位于城东10公里处的Munchen-Riem 机场原是此城唯一的航机起降地,但也因班机太多常造成“塞机”现象,而1992年5月才开启使用,位于城北29公里处的新慕尼黑国际机场,就是为解决空中交通阻塞而建。如前所述慕尼黑有如蛛网的道路系统,光是高速公路在此汇聚的,依顺时钟方向就有往纽伦堡的9号公路、往雷根斯堡的93号公路、往兰德修特的92号公路、往东至奥地利边境的94号公路、往萨尔兹堡的8号公路、往南至阿尔卑斯山的95号公路、往康斯坦兹湖畔城市林道的96号公路、往奥格斯堡及司徒加特的8号公路……等,几乎每个方向均有品质相当好的高速公路。至于其他大小道路更是不计其数。市区内的交通,但若是怕麻烦、不怕花钱,也可搭乘满街都是的“奔驰”牌计程车,满足一下坐名车的欲望。
我和玛丽就是把车存在了旅馆,而叫了辆“奔驰600”出租车逛这个城市的。慕尼黑虽是个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城区范围也不断扩展,但是吸引观光客流连驻足的仍是昔日市区,也就是Isar 河西岸,介于河岸和中央火车站之间约6平方公里的旧城区,以及一座位于市区西方、前巴伐利亚大公夏季居所的宁菲恩堡宫。宁菲恩堡宫(Schloss Nymphenburg)建于1664~1758年,这座德国境内数一数二的巴洛克式大宫殿,是前巴伐利亚大公的夏季离宫,建筑华丽典雅、装饰繁细,占地200公顷的庭园更是毫不比欧洲其他宫殿逊色。虽然曾遭受二次大战波及,但修复后仍不减其在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宁菲恩堡除了宫殿本身和庭园外,还包括散置在庭园中的数幢建筑。以镜厅著名的狩猎小屋Amalienburg、浴场Badenburg、中国装饰风格的茶Pagodenburg、隐者之屋Magdale-nenklause ,均各有特色。目前以三幢建筑组成的宫殿,除了陈设保持原来风格的精美外,挂满Ludwig一世命令宫廷画家绘出的36幅美女肖像的“美女画廊”、展示昔日王家乘坐工具的“马车博物馆”(Marstallmuseum)、收藏各种以前王室使用物品的宁菲恩堡陶器收集馆,亦是不可错过之处。
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坐落在市区中央的圣母广场(Marienplatz)旁,这幢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哥德式建筑,是慕尼黑市最引人注目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其高耸的中央钟塔。在这座高80公尺的塔楼上有一个全德国最大的玩偶挂钟Glockenspiel,是吸引观光客目光的焦点,每当钟声响起、塔中央有两层楼高的舞台上,就会出现一群与真人等高的玩偶,进行一场生动的偶戏;上层舞台是中世纪骑马作战的情形、下层舞台则是一群节庆时表演欢乐舞蹈的场面,虽是机械操作却相当灵活,每到演出时间,广场上就挤满仰首翘望的人群。在新市政厅西侧约50公尺处的圣母教堂是慕尼黑市内最大的后哥德风格建筑,其名Frauen意为“Our Lady”,指的就是圣母玛丽亚。建于1488年的这座教堂,长久以来都是慕尼黑最显明的地标之一,橘红的屋顶和两座有绿色圆顶的高塔,是其最特别之处,壮硕的外型、鲜明的色泽、高99和100公尺的双塔,是此教堂吸引人们目光的所在。我们乘电梯直上塔顶,眺望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群峰和慕尼黑市区,景致极壮观。教堂内装饰的许多美术品和珍贵宗教物品,和南塔下方的巴伐利亚王Ludwig一世墓,均会令人驻足。
位于新市政厅西侧500公尺处,面对中央有一纪念慕尼黑诞生之作曲家理查·史特劳斯的巨形喷泉(Richard Strauss Brunnen)。而王宫(Residenz)则在新市政厅北方300公尺处,面对Max-Joseph广场、背为王宫花园(Hofgarten)的这处昔日巴伐利亚王室居城,自14世纪始建以来,在长达600年的历史中曾不断增建或改筑,而终成今日这般拥有7个中庭的复杂构造。目前,这幢随着时代演进而同时拥有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是人们了解欧洲建筑文明演变的最佳地点之一。
据玛丽说慕尼黑还被视为欧洲最重要的美术收藏地之一,最主要的就是拥有巴伐利亚历代君主和王公贵族数百年来累积收集的欧洲艺术佳作,皮纳克提克美术馆(Pinakothek),就是陈列这些精品的所在,以质量均佳而列名世界六大美术馆之一。呈H型的这幢建筑,是19世纪初由Ludwig一世下令兴建而于1836年完成,专门用来陈列14~18世纪欧洲各国知名画家的作品,共计有7000多件;其中包括达文西、拉斐尔、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巨匠的作品。
很可惜这次我只能在这座城市呆三天,其中一天半还要在慕尼黑大学,参加一个由西门子公司赞助的有关网络文化的研讨会,但对我来说慕尼黑值得一访的地方还相当多,原来所列的行程中,包括建于1480年的哥德式旧市政厅、以收藏现代德意志画家作品为主的州立现代美术馆、坐落在一幢非常美丽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中的市立美术馆、由昔日军械库改装而成专门收藏与慕尼黑相关文物民艺资料的市立博物馆、专门陈列与狩猎及捕鱼相关之各种物品的德国渔猎博物馆、为纪念慕尼黑出身的著名滑稽演员Karl Valentin 而设的小丑博物馆、气氛类似伦敦苏活区有许多表演场所和饮食店的修瓦宾格地区、旧市区东北角占地360公顷的英国花园、忙于奥林匹克公园东方的BMW博物馆、以建筑优雅迷人著称的阿珊教堂、建于1663年~1675年以高度特出而显眼的Theatiner 教堂,以及位于慕尼黑西北方Dachau 镇的昔日犹大集中营旧址。玛丽看完我的计划大笑说,光是数完这些地点都要花半天的工夫,若要一一造访,你恐怕至少要在慕尼黑住一个月才行。
德国人都说,到德国不去奥格斯堡(Augsburg)等于没有到过德国。离慕尼黑仅五十公里的奥格斯堡是德国最早进入西方历史的城市之一,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为此地开启历史新章的就是赋予此城名字的人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他在西元前12年率军占领这片土地,并在此建立了这座以自己的名字做为称呼的奥格斯堡;从此,罗马人成为此地的主人,直到西元五世纪被成吉思汗从中国挥兵至此占据并摧毁为止。和日耳曼境内大多数城市一样,奥格斯堡努力想成为一个自由城邦,遂运用其地理条件和历史的优越,开始发展制造业和商业,很快就成为日耳曼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优良的地理位置为奥格斯堡带来四面八方的财源,善于经商的奥格斯堡人许多因而成为巨富,其中包括Welsers家族和最富传奇色彩、财富足可左右神圣罗马帝国存亡的Fugger (富格)家族,直到今天,十六世纪Fugger 家族的影响力依然深植奥格斯堡人心中,此由该城人惯称自己的城市为“富格之城”即可看出一二。在中世纪豪门富商交相争奇斗胜的结果下,奥格斯堡的昔日市区成为各种艺术的展示场,也留给现代人无限的财富。散布在方圆3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建筑,富格之家(Fuggerei)共有67幢,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是西元1516年开始花了23年的时间、在富格家族最鼎盛时所建的;但是,此地并非私人住宅,而是富格家族建来安置那些身体有残障但仍勤勉工作者的地方,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福利设施。当年,在城东这块以围墙隔离出的共同住宅区中,居民一年只要以相当于今天1.72马克的价格,就能租到一户设备齐全、建筑完善的住家,真的是物美价廉。目前这67幢建筑中,还住有147户人家,全都遵从当年的规则,街道整理得一尘不染、墙上没有任何广告,保存原本模样,甚至连租金都维持一年1.72马克,令人难以置信!
旧市区北侧的大教堂,以红色屋瓦配上两座绿顶高塔而引人注目。9~11世纪初建时原为罗马式的大教堂,在后来的改建中才呈现今天的哥德式模样。教堂内造于1140年的彩色嵌玻璃,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此类作品之一;位于旧市区中央的市政厅,造型和一般常见的市政厅不同,是一座有些现代建筑风格的数层高、多窗、左右对称的大厦,只有位于左右侧墙中央突起的两座塔楼,有明显的17世纪文艺复兴风格。在市政厅左侧、同样面对市政厅广场的,是一座建于12世纪、再于1618年改建为今日模样的高塔Perlachturm,站在高78公尺的塔顶眺望台上,不仅可将奥格斯堡全市一览无遗,更可清楚看到南方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景色极佳。奥格斯堡市内引人驻足处尚有:音乐家莫札特父亲Leopold Mozart 出生地所在的莫札特之家(Mozarthaus),为纪念西元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会议”而建的St.Ulrich und St.Afra 教堂,位于市区南端残留的十六世纪城门“红门”(Rotes Tor)……等等。
我真想好好在这里玩几天,但时间有限,我们只好驱车北上送玛丽回柏林。由于我们离开奥格斯堡的时候已是下午,在我的要求下,我们决定在钮伦堡(Nuremberg)住一晚上。一路上,自称历史课从小学到大学都是A的玛丽继续她的演讲:纽伦堡正式浮现在德国历史上是11世纪。和大多数德国中世纪傍河依水享有天然贸易通道的城市一样,纽伦堡以其地利而在经济上大有斩获,累积了相当财富之后,此城在11世纪成为一个自由城邦。1219年从未被人统治的钮伦堡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管辖,但实际的权力却曾在纽伦堡贵绅阶级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适当,纽伦堡成为意大利和北欧之间的贸易枢纽,也使其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财富不断累积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文明的提升,纽伦堡在16、17世纪时终于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城市。著名的画家兼木雕家杜瑞(Albrecht Durer,1471~1528年)在此完成许多作品;名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根据17世纪细伦堡著名歌者Hans Sachs 的故事写成欧洲名剧“Die Meistersinger”;与许多城市一样,钮伦堡也因17世纪初为宗教而兴的“三十战争”而耗损绝相当的财富和人力,从此由绚烂走向平淡。为了恢复原有的繁荣,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纽伦堡也走上工业化之路,全19世纪时,此城已俨然德国主要工业中心;1835年,德国境内第一条铁道就是在纽伦堡及其西侧工业集中的Furth 之间铺设完成。精心巧手的纽伦堡人以乐器和机械玩具的制造最为著名;此外,奔驰汽车和空中客车飞机的引擎也是由这里制造的。
走进城里,多姿多彩的建筑与德国的其它城市很相像,漫步街头时,玛丽说20世纪时,纽伦堡的繁荣吸引了许多人,国社党(亦即后来的纳粹党)头子希特勒也是其中之一,他把该党的议会设置于此,使此城成为纳粹的指挥中心。希特勒的战败使得纽伦堡在联军无情轰炸下几乎片瓦不全,而大战结束后,联军组成的战争法庭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纳粹巢穴中,审判战败的纳粹战犯;纽伦堡大审一词,从此列上史书再也不容世人忘却。今天,旧城中已丝毫寻不到当年炮火的痕迹,各幢建筑挺立依然,这当然又是德国人一砖一瓦重建后的杰作,行走其间实不得不佩服这些日耳曼人维护传统的决心和毅力。
当我们第二天开了一整天的飞车,最终到达柏林(Berlin)的时候,玛丽说只有到了柏林你才会了解德意志人的本质。对于我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美国公民来说,她的话让我真得感到很惭愧,众所周知,德国的统一是在非常和平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西德人民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他们为了民族的统一大业,无怨无悔地接受了穷困潦倒的东德同胞,并把德国建设成为欧洲今天的强国之一。反观依然处于分裂状况的中国,两岸间不停地叫骂斗嘴,在国际间争名夺利,唯恐对方日子好过,丢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脸面,与德国人宽怀大度的胸襟相比,真是无地自容。
1990年10月两德宣告正式统一之后,原本有若孤岛的柏林再度绽放其无比魅力,被德国人民再度选择为新德国的首都,成为世界舞台上由暗复明的耀眼新星。柏林地处德国全境的东北角,所在地是Spree河下游一个古老的冰河谷地,恰好介于北德两个主要水系易北河和奥德河的中间,周围全是由上述三条河冲积而成的含砂量极高之平原。Spree 河由东而西横贯主要市区后,在城西汇入由北南流的易北河支流Havel河。由于地势平坦、流量增加,Havel 河在柏林西边的河道变得相当宽广,甚至形成一连串曲折有致的湖泊,湖泊中央还有许多因浮洲而造成的小岛。这些河流、湖泊、小岛,为原本因坐落平原而景观应相当单调的柏林,带来了丰富而优美的地理环境。
----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