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mf515(调皮女人 1)
整理人: juhm(2004-08-22 18:51:34), 站内信件
|
在昆明参加了4天的全国童声合唱节,感觉到全国的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广州出了2个队伍,一个是广播少年合唱团,一个是区少年宫。都拿了金奖。指挥也拿了全国的优秀指挥。
难怪去年广州市合唱节的时候,中央的少儿广播合唱团的指挥孟大鹏说,目前全国的合唱水平最高就是广州。当时还不怎么相信,以为别人客气了,谁知道有机会出去一看,还真的这么回事。外省的演出服装很漂亮,看得出来花了很多钱,可惜,合唱上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例如:声音位置太浅,音准太差,指挥的素质,学生的表现,等。
但也有让人觉得很惊讶的地方,两支来自偏远的农村的合唱队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大山深处的和声: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里的农民没有接受教育,村里有教堂,很多年以前有外国的教士来这里传播过天主教,之后一直有人在继承着。由村民组成的唱诗班成了他们学习的唯一途径。
他们和外界完全隔绝,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流行着哪个明星,流行着什么文化,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唱的全是世界一级音乐大师的古典作品,连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学生都不轻易敢演绎的大型合唱作品,他们却唱得很自如。
一开始我们看见节目单的时候就在想,这个“小水井”唱的是:“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哈利路亚”,他们唱前一首我们都觉得很正常,因为一般这样有民族特色的唱歌位置比较适合这歌,但他们唱“哈利路亚”会不会太出人意料呢?谁知道到他们演出的时候,只见一个很老土的指挥,和很老土的钢琴伴奏,和一群很老土的穿着民族服装的演员。他们一开声,简直吓了一跳,纯正的美声!!!音色非常的和谐,松弛,充满了感情,强弱得当!!!
相信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
还有一个队伍是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一种分高底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民间支声部复调音乐歌唱范畴。众人演唱时无指挥,无伴奏,没有乐器定音,却能达到和谐动听的效果。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合声,起合声有合声成分,也有对立成分。从音程看,有大三度,小三度,也有纯四度,纯五度,偶尔也有大六度和小七度之分。侗族大歌基本上是二声部,也有三声部和四声部,各部旋律不同,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多为派生旋律。
这个队伍演唱的曲目都是他们自己本民族原始的民歌,没有做加工的合唱,展示的是他们民族特有的文化,他们一生下来就由家里的长辈身教言传,一直就生活在歌声里。听说这侗族大歌也有差异,就是这条村子和那条村子的演唱会有点不一样,你是这样唱他是那样唱的。这回出来演出之间集中训练了半个月,却有15首的表演曲目。她们的演出服装都是自己家的最好看的衣服,排练的时候都是各家带着米去的。这回去昆明演出,有小孩子问领队的老师:“这回我们要带多少米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