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ansic(闲云一鹤)
整理人: icecream(2004-12-29 16:26:09), 站内信件
|
奥运启示录之二:“冷门”冷思考
奥运会才开始了三天,如雪花漫天飞舞的冷门迭出却令人在大热天也胆战心寒。先是绝对可让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的男足同胞们羞容满面的、曾经娇艳欲滴的“铿锵玫瑰”以0:8的大比数惨遭德国战车的摧残,又自失身份地与墨西哥握手言欢;接着是炒得火热的神枪手赵颖慧没射落奖牌反是倒在自己的枪声下;紧接着48公斤级举重名将李卓负于土耳其的泰兰努尔卡,使事先张扬的庆功会告吹;再后是风风火火闯五洲的上届10米气手枪冠军陶璐娜竟然在预赛中就被淘汰,红颜一怒影无踪;曾经无数次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舍我其谁高调张狂的羽毛球男单天才选手林丹首轮即OVER,延续中国12年来男单头号种子必出局的魔咒;菲尔普斯泳池“八金梦”破灭,南非队爆大冷,夺走男子4X100自由泳接力赛金牌;犹如一盘散沙没能紧密团结在以“小巨人”姚明为核心的名将周围的中国男篮,以58比72大比分结果,被西班牙斗士象吃一碟小菜那样轻松灭掉;最不可思议的是,本届奥运最“火”的运动队----美国“梦六队”不堪一击,居然以73比92被波多黎各队任意宰割,欲哭无泪地贡献了一个奥运开赛以来的最大冷门。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从美学角度上讲,冷门迭出、热灶频倒让奥运会充满变数,反而提高了可观赏性,吊足了全世界人民的胃口。如果一切都是定数的话,恐怕奥运军团不必花钱花力气到雅典大比武,干脆来个梁山忠义堂的英雄排座次得了。可见,奥运是需要冷门的,从这种角度上讲,“变数”其实就是一种“定数”----这象是哲学里面的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另一方面,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它总是受必然性的支配。正如恩格斯所说:“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如果说冷门是一种偶然,那么将隐藏在偶然里面的必然性发掘出来回顾过去,才能展望未来。纵观中国选手奥运中的冷门,孽生于四宗罪:一是知已不知彼,匆促应战。女子54公斤级举重和男子56公斤级举重,无论是李卓还是吴美锦都是中国内定的A类夺金项目,谁知都被意料不到的土耳其选手“轻薄”,虽说水平发挥得到不错,但结果却是一种“不可饶恕”之错。后来有消息说是情报失实惹的祸,李卓也早该建议减减肥,不至于让0.01公斤的体重形成5公斤的乘数效应。二是盲目乐观,心态失衡。比如林丹,按理说林丹绝对有实力夺金,之前人们也习惯了他的轻狂姿态,毕竟他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全国人们都宽容地看着他偶发少年狂的浮躁,但是将这种秀做到奥运赛场上就是他的无知了。对于林丹的失利,无论是教练还是媒体都把主因归结在心态失衡。从林丹与苏西洛的整场比赛看,林丹的问题也确实出在心态上。在场上,林丹这次全然没有了在以往比赛中的从容、镇定乃至霸气,从第一个球开始就显得急躁、慌乱,手上感觉很差,步法也变得很沉重,完全失去了对节奏的控制。正是这种心态林丹走上了他在本届奥运会的毁灭之路。三是以弱示人,战术失当。中国女足身形、实力均不不如德国队员,没利用自己技术好、速度好的优势,反而采取压上去打的冒进主义,结果反被实力更强的德国人压着打,这不是如将头埋进沙堆的驼鸟般自露其丑吗?此外,张海涛在首场比赛不仅想保平还想争胜,而在第二场非胜不可的比赛中却被失败晕了头,不仅想取胜还想漂漂亮亮地取胜,结果反而平了局,战术如此极端,象刘备一样只为报关兄弟之仇就忘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训,更早地将自己逼上绝路。四是崇拜英雄主义抬头,缺乏团结协调精神。中国男篮自恃有姚明一宝,以为一个顶仨,冠军虽不敢轻言,奖牌拿来耍耍问题不大。于是乎全谦虚地各顾各地做了跑龙套,让姚明千里走单骑。结果内外线严重脱节,大多队员象蜜蜂各自采蜜去,姚明这只“蜂王”无人保护,一反常态地浮躁起来,终因五次犯规被罚下场。
奥运赛场演绎世态炎凉,笑靥如花的背后必是黯然神伤,倒热灶的始作俑者总予后人以警醒。失败者在一次比赛中被终结的只是一个骄傲,也许是一种永远的痛,但绝非就是一种宿命。化悲痛为力量,恰如“神雕侠”杨过的“黯然销魂掌”,置之死地而后生;强功而内蕴,或如“独孤九剑”,十步之内,一剑封喉。
赛场如是,商场如是,职场亦如是。冷门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已死,意已冷。
8.16 ----东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