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avi(ivan)
整理人: winterlight911(2001-02-02 00:35:32), 站内信件
|
日常生活各項須知
適應美國環境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投入美國社會的每一角落。儘管生活習慣不同,風
土民情有異,但只要平日多用心看,多用心聽,則在這個生活中的自然教室裏,所收獲
到的將不僅是生活小點滴,更重要的是累積了文化大常識。一方面使自己得以經濟實惠
的方式處理生活瑣事,如食、衣、購物、安全等;另方面透過生活體驗,也可了解美國
社會文化。
一、 飲食
1.自炊:選購食物以新鮮、營養、均衡為原則。
(1) 購物地點:主要是美式超級市場,但若懷念家鄉口味,在大城市中有中國城、小城
鎮中則有華人經營的東方雜貨店。若地處偏狹,就只好試試美式超級市場陳列東方
食品區(Oriental food section),然選擇性少,口味也較差。在華人聚集眾
多的洛杉磯,中式餐廳及市場相當普遍,華人則不愁吃不到家鄉味。
(2) 選購原則:注意過期日期及營養成份。依美國食品管理規定,所有食物皆應列出過
期日期。除了生鮮食品外,並應載明各項營養成份,及其含量(提供每日營養的百
分比),而其營養成份係依含量多寡順序列出。若食品有等級的差異,僅代表其間
只是外觀不同,等級優良者如 Grade A只表示其比 Grade B 大或無瑕疵等,營養
成份是完全相同的。
(3) 炊食原則:多吃蔬菜、水果。選擇低脂肪,不含膽固醇之食物,並降低鹽分之攝取。
(4) Pot-luck:周末不妨邀三、五好友以pot-luck形式聚餐,每人帶一道菜,如此可品嚐
各方好菜,減少下廚麻煩,同時也可聯絡感情。
2. 外食:
(1) 選擇餐館的要訣:大城市中、中餐館林立、競爭激烈、價格較低廉,口味較佳,小城
鎮中餐館之消費對象主要為美國人,因此菜式上以甜酸味為主,與正統中國菜口味略
有出入。至於選擇外國餐館進餐,最好有友人推薦,否則可能有敗興之顧慮。在電話
簿中的餐館係依菜式(如Chinese, Italian, French..)等分類,必要時,可查
閱電話簿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餐館。此外如地區性報紙、書店及有關地區性餐館簡介
的書,都是很好的資訊來源。
(2) 美式進食習慣:除了三餐外,某些餐館特在星期天推出早午餐(brunch),針對
周日晚起的人服務。正餐進食時有主食、沙拉、飲料或咖啡。一般餐館不賣酒,除
非領有執照才可賣啤酒及各式酒類。咖啡續杯通常免費。
(3) 到中級餐館用餐應事先電話預約,以免空跑,而且不可遲到太久,好的餐館通常不
會保留座位太久。
(4) 到酒吧去應隨身攜帶附有相片之證件,以為查驗,依規定需達法定年齡者(21歲)
才可買酒或飲酒。
(5) 點菜方法:菜單的安排可分為客飯(table d'hote)及逐一點菜 (a'la carte)
二種。前者在菜單上列有「晚餐」(dinner)、午餐(luncheon)或今日主菜
(special for today) 等字眼。這類型只須點一主菜,而各種小菜點心,湯、
沙拉及飯後西點均包括在內,但價格以主菜為主要計價標準。逐一點菜者則每點一
道,不管是主菜、點心或飲料都分別計價。
----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