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8362778300(小神通)
整理人: yxguojz(2004-09-28 08:56:58), 站内信件
|
一`散打与传统功夫之比:
散打运动,在现代擂台赛上纵横驰骋`威风八面,其场面热闹`紧张`刺激,加之商家的适时包装`国家体育部门的有力支持,影响力越来越大。塑造出柳海龙`菀玉宝`宝力高等,一个又一个的现代英雄`侠客。从而推动一大批青少年参与这一运动,也给酷爱竟技体育项目的观众带来力与美的享受,可能不久的将来,其受欢迎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不亚于拳击与泰拳运动。
如此火爆的英雄地,竟无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功夫一席之位,确实令人遗憾。是不是传统功夫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无实际意义呢?是不是传统功夫的技`战术及实战意义不如现代散打呢?是不是传统功夫的技`战术在现代擂台赛的规则下就无以施其技呢?回答是否定的。下面将散打运动与传统功夫作一个比较,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散打,主要以现代西方运动学为理论依据,因拳套的保护和软弱部位的禁打及不允许反关节,比赛需付出比常态打击大得多的体力,故采用很具针对性的极限式训练,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挖掘人体的最大潜能。其体能训练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招式主要是直`摆`勾拳;鞭`踹腿;快摔及类拳击的步法,汇成十数组合,反复演练`对搏。其好处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较大的冲击力和打击力,动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比较适合现代擂台赛。其不足之处是,对无氧耐力要求很高,无强壮的体魄`高强度的训练质量作保障,水平立时大幅度下降,这就是其运动高峰期不到三十岁便开始大幅度下跌,职业`专业`业余之间水平相差甚远的根本原因。
传统功夫从几千年前披坚执锐的杀戮,到现在的赤膊短裤的徒手角逐已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从军旅到了民间经历了几度兴衰,其搏击的实用性`生命力和存在价值不容置疑。其训练讲求的是循环渐进,以意念`内气驱动身体每一部份的肌肉`关节`神经系统,逐步引发人体内 的潜能。其理论也较为深奥`繁复,需在不断训练`实践中渐悟,研习时间较长。故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自古以来都称之为初出茅庐,如王五`杜心武`霍元甲`蔡龙云`韩慕侠`黄子平`黄飞鸿等大侠,其黄金时期无不是在三十岁以后。其优点是符合人体自然生理状态,兼有强身`修身`养性的功能,不太依赖无氧耐力,运动寿命长,一般五`六十岁也不减当年。其实战性更有几千年文明史所证明,至今散打还不断地借鉴传统功夫的技法;缺点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繁复`不易理解`节奏慢`成材周期长,因杀伤力大而鲜于进行全力比试,故不易被当今青少年认识和接受,造成相对的人才贫乏。
现代擂台赛的宗旨是避免或减少伤害性,增加回合数`增强观赏性,以达其商业目的.为减低被打击的强度`拉长对博时间,故采取戴拳套`禁打软弱部位`不许反关节等措施。作为主要打击武器的双手被扎上套,有如给参赛选手穿上了避弹衣(拳套有多厚,受打击的部位相当于穿上多厚的避弹衣),.这就给传统功夫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实战中一招败敌的功夫拿到比赛,往往敌方连中十几招还屹立不倒.绵密`巧妙的技法有如手抢射击在避弹衣上,虽快`巧而难施其技,也就是说现代擂台赛规则下,败敌要比实际伤人付出大得多的实战时是无为的体力,并以牺牲实战的速度`频率`体能为代价。而散打选手依靠其高强的极限训练作保正,其强冲击的拳法,大纵深`大弧度的腿法,有如长枪击穿避弹衣者,虽不巧而奏效.可见,现代擂台赛是为散打量身度做的,也是专门抑制传统功夫以最短的出击时间`最大的杀伤力为手段的紧窟咒。
时下,练习传统武术的都是些年轻的余业爱好者,他们在训练时间短`强度低,这方面比之练习散打搏击的运动员要相差很远,实战也少之少,所以`如在这么多不平等的情况下对抗,久而久之就给世人形成一种错觉,传统武术什么都不是的印象。
二`如何飞跃现代擂台:
传统功夫如何才能与现代擂台接轨呢?如何才能飞跃现代擂台一展风采呢?在下就此问题作了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与不同层面的散打教练员`运动员作过有益的交流。在此,发表一点心德`体会供大家参祥。
首先,将传统短兵相接`拳拳到肉的全接触式训练方法与针对现代擂台赛而设定的训练方法分流,也就是说不以牺牲传统练法为代价的前题下,划分传统实战与现代擂台两种练法,选择一部分有兴趣跃身现代擂台的志士仁人,进行以下的专门培训:
一`重视散打`研究散打`适应散打`面对散打,既不能将散打排斥为脱离实战的纸老虎,也不应视戴拳套`设禁打区为畏途。当然`要有千年思维模式的传统功夫去适应新生的散打规则,这对传统功夫是不公平的。但在当今的文明社会,又如何能允许传统擂台比武‘签生死状’‘拳拳到肉’‘一会横一件下场’的血腥场面出现呢?散打运动的出现,不失为一种既带有一定搏击实战性,又最大限度减低伤害性的竞技运动。时下年青人对传统功夫缺乏真正的了解,如不通过有效的途径让他们认识传统功夫搏击积极的一面,这几千年的辉煌文化传统,很可能因后继乏人而失传。
二`加大训练密度与强度,丰富的传统功夫内涵是根据实战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而设定的,相对而言,散打只是其中可能发生的某一组情况,技术动作亦相对简单。各门派可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化繁为简`归纳出一套适应散打及其规则的技术手段和训练方法,将其规范化。而不要‘东施效颦’‘学步邯郸’,变成‘伪散打’对真散打。
三`充分发挥传统功夫频率高`速率快`拳脚绵密`先兆小的优势,加强防冲击`长距离逼打`反快摔等方面的训练。多与熟习散打运动人士交流及进行非正式或正式的比赛,积极适应现代擂台的技法和规则。
四`现代擂台赛保护措施严密,其有效打击力度及拳脚来回次数(回合数)比实战要求高得多,故其无氧耐力消耗比实战要求大得多;因此`需加强跑步`跳绳等无氧耐力的训练。发扬传统有氧耐力方面的优势。
五`正式比赛,应采取循环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先与自己功力相近(实际训练时数)的对手比试;获取一定的经验`信心后,再进而与功力二倍`三倍------N倍于己的高手切磋。而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六`a`b`c---------------------------------------------------------n。
只要我们热爱传统功夫的朋友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相信不久的一天,能感动广大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传统功夫的上帝(国人),垒起这中华国粹的支点,让传统功夫撬起整个地球。
李志河(咏春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