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rnetc(九歌)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3 19:16:10), 站内信件
|
【编写说明】主观唯心主义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了,随着科学的进步,主观唯心主义也随之在发生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物或是感觉的复合,或是不重要的,最后都归结到一点上,一定有一个逻辑的先行存在,我们的一切不过是这个逻辑先行的必然结果,它是个什么东西并不重要(这可看成是对唯物主义和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妥协或者是消极地逃避宿命论的一种方式)。
我在这里不做评论,只是将这种思想的来源与演变罗列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和判断。因为主观唯心主义是最固执、偏激和极端的一种思想观念,任何企图说服和纠正的做法都是一种极大的没有多大意义的精神浪费。
由于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本文将陆续进行介绍。这要看我的时间,我尽量弄完整,实在不行留待明年这个时候接着干。
==============================================================
红衣主教贝克莱和他的“非物质主义”
贝克莱是主教,一个虔诚的信徒,就像一笑兄精辟地指出的那样,他将整个世界的存在归结于上帝的“关注”。他受到到良好的基督教哲学教育和神学教育,是神学博士。他认为必须向全世界传播基督教的思想,主张在英国的殖民地建立神学院并培养传教士,同时也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后因财政原因受挫。
贝氏在他的第一部著作《视觉新论》中奠定了其否定物质存在的思想,他系统地对视觉和触觉进行了思辨上的研究,提出视觉的对象即在观察者的心中而不是心外。在书中他不厌其烦地论证了视觉和触觉不存在共同的对象,这两两种对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在视觉对象与触觉对象之间的联系仅仅是人凭借其心中的“习惯”、“经验”、“暗示”等建立起来的。贝氏由此进一步指出,视觉对象只是一些偶然的标记,它们是神的一种自然语言,神通过这种逻辑在先的语言来指导人们合理地行动,人的视觉就是由神放到人心中去的。由于世俗哲学一些流行观念的影响,这本书尚未对物质的客观存在做公然否定,人们对这本书的看法是它只是创立“非物质主久”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贝氏的哲学代表作是《人类知识原理》,这本书中完整地阐述了“非物质主义”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标准主观唯心主义的原理,在以一种通俗对话体的方式下,本书一直在捍卫自己的思想基础,以几乎不可理喻的固执坚持着他在其处女作中提出的上帝的逻辑先设和反击唯物主义者的批评。当贝氏之时,那是一个宗教黑暗与科学出初见曙光交织在一起的时代,唯物主义者们拼命地鼓吹自然科学并从理论上论证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和最终胜利性,使得宗教神学的基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利益集团特别是上层利益集团不愿意看到统治的秩序失去,同时又必须借助于自然科学来发展生产,贝克莱的哲学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历史的现实而产生的,这种哲学一方面在维护着正统的宗教神学,另一方面偷偷地修改着科学的实质,指出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人不过是通过逻辑先验来认识到上帝的设计的。
在贝氏哲学体系中有三种观念是其核心。一是感觉观念,二是反省观念,三是想象观念。他继承了洛克经验论,承认知识是起源于感觉的,与洛克不同的是他认为知识的对象不是物质世界而是观念。这三种观念各有差别,但都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感觉”。在贝氏看来,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不能与别的东西相似;观念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观念的产生完全不需要假设外物的存在;客观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只是一些“观念的集合”,苹果不过是颜色、味道、气味、形象和硬度的一种组合,我们只是为了方便将其称之为苹果。客观存在不能派生出感觉和观念,恰恰相反所谓客观存在不过是感觉和观念派生出来的。
(待续)
----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生物天地
三思言论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