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upidyoyo(stupidyoyo)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48:38), 站内信件
|
邮差-----深绿的制服,红色的单车
轻车熟路的穿梭于神奈川县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的投递信件.所有的秘密和希望都阴差阳错的在他手里歇脚,然后经过短暂的摩挲,流走……
永远不会有“掀起盖头来”的亲密接触.
直到有一天,这个叫泽木龙一的Postman遇到了港汀高中的同学野口修二,一个梦想另立字头的古惑仔.他偷了老大的毒品,自断了小指.
“你的心有没有像童年时那样兴奋的跳过?”野口问.
傻话.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心底的野望VS一成不变的生活,说不定哪个会胜呢. 泽木有些害怕.
快走吧.于是骑上单车,回家.
是什么让泽木鬼迷心窍呢?hehe,管它呢,反正他已经用别人汇款单里的钱买来了啤酒.边喝,边拆开你们的秘密.
现在,撕开的信封摊了一地.躺在这些突然变得鲜活的信上,泽木看到一个女孩的字体.
“你好,这封信寄到之时,我可能已经不在.寄了好几封信给你,得不到回音,不禁挂念.你近况可好?被人遗弃是经常的事.我想最后向你道歉,负累了你许久,过意不去.即使你是我的婶婶.虽然你是我唯一的亲人,但我不该向你要钱.现在我不会再麻烦你了,事实上,我不会活的很久.我患了癌症,医生说我不用治疗下去.”
收信人:北川美津子.翠坡,201室.
寄信人:小夜子.中央医院12号房.
浪漫的故事就这样开始.
邮差爱上了小夜子.他模仿婶婶的口气给她回信.他踩着单车带她去逛街.他们互相给对方买了一条红色的围巾.有一天,他答应她第二天下午三点钟化疗的时候一定去接她.
在医院,邮差还认识了一个身患癌症的职业杀手Joe. 他们成了朋友.Joe告诉他日本有800个职业杀手,僧多粥少;Joe告诉他杀手一年只有两三票的生意,失业的时候只好送外卖,在后街小巷里找一只猫来当靶子练枪法;Joe告诉他自己参加了世界杀手联盟的选拔大赛,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杀手之王.但现在,他病魔缠身,要回乡安度余生.
戏剧性的转折从这里发生.
野口找不到自断的左手小指,命在旦夕.泽木无意中发现他的小指粘在一封信上,已经腐烂变形.原来竟是那天晚上滚落到泽木的邮包里.而被粘落了一个“不”字的那封信,就是世界杀手联盟给Joe的通知书.上面印着:合格.
于是,泽木决定在三点钟去医院之前,先把小指送到港帮的事务所;再去Joe的家送通知书.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愉快.你看,我给三个人送去了希望.一根小指救了野口的命,一封通知书实现了Joe的梦想.而这之后,我将见到我最爱的小夜子,给她生存的信心和勇气.是的,我感到生命充满意义,生活洒满阳光.我爱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由于一系列的误会和警方的自以为是愚不可及,泽木已经从最初被怀疑的毒品带家升级为邮包炸弹恐怖分子甚至连环碎尸案的变态杀手.
全国通缉.
悲惨的结局就此展开.
警方封锁了去医院的所有小径,在泽木的必经之地布置了重型警力.
收到消息的野口和Joe不顾一切的踏上单车,追上了泽木.
泽木仍然不知就里.
在一条荒无人迹的城郊公路.还有五分钟三点.
三个骑单车的人.
一堆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
静静的.只有单车划过风中的声音.
专案组的组长远远的看到这三个疑犯,下令狙击手开枪.
泽木倒下.
野口疯狂的喊着不是他不是他,Joe掏出枪射倒了数名警察.二人被擒.
突然,所有人安静下来.
那是泽木.他缓慢的站起来.骑上单车,小臂搁在车把上,头枕着胳膊,双腿无力的伸开,任单车飞速的下坡.
狙击手再次开枪.
倒在血泊中的泽木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像童年时的,兴奋的心跳.
最后,他看到了小夜子.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这是部97年的片子.但好像99年才发行了英文版.导演Hiroyuki Tanaka在当年的Cognac Festival du Film Policier中获得了新人奖(new blood award).男主角堤真一酷似李连杰
本片的剧本十分出色,剪辑充满节奏感,背景音乐是日本电影里少有的电子乐,摄影秉承了日本影片一向的对光和色的敏感.最后半个小时几乎完全是单车追逐戏(甚至安排了时速100的单车世运选手阻截泽木的情节),力量,速度完全配合了影片高潮(结局)的到来.
本片的黑色幽默十分成功,足以让你在捧腹之余做沉重的思考.另外,在增加喜感的同时,导演还不忘向大师致敬.如Joe回忆杀手选拔赛时,第一位出场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Leon,第二位是<<重庆森林>>里的林青霞(片中她就叫青霞,深爱Joe);如果你细心的话,还会发现Joe的童年好友田代的帽子上号码是20-46!
全片表现了导演对社会的失望和对个体的同情怜悯,前者无目的的荒谬的摧残同后者无奈的挣扎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并最终导致个体的毁灭.结尾安排泽木和小夜子的灵魂手牵着手走向镜头,画面定格在二人化哀伤为欢笑的一瞬,气氛由谷底向上一跃,还算对观众和自己有个安慰.
---- "电影并不能使人变成精神病,它只能使精神病变得有创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