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fallingstar>>死亡日记/Jonathan

主题:死亡日记/Jonathan
发信人: fallingstar(流星)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22:30), 站内信件
美国的六、七○年代,似乎是许多导演缅怀感叹的时代,有最放荡的反战、嬉皮的风潮,却也有最右派保守的价值观。关于记述这一段充满挣扎矛盾的电影决不在少数。这部「死亡日记」则像是对于那段时代的凭吊。

黎家有五个正值花样年华、青春绽放的女儿,美丽的面孔,婀娜的身姿,成为镇上所有少男向往一亲芳泽的对象。然而她们的父亲是数学教授,母亲以极端封闭严格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女儿。

可是青春年少自由奔驰的想象力,却无法用任何外在的禁锢来压抑。喜爱幻想的十三岁幺女西莉亚因此割腕自杀。父母听从心理医师的建议,为女儿办一场舞会,可是父母请的男生都是成绩好,不善交际,欺负智障的人,原本对舞会非常期待的西莉亚大失所望,再度自杀而身亡。

经过一段时间的疗伤后,四位女儿再度出现在校园,其中二女莉丝竟和学校里公认的白马王子谈恋爱,在白马王子穷追不舍之下,黎家二老终于答应让女儿参加舞会,但就在舞会过后,莉丝和王子彻夜不归,再度引起家庭风暴。这次母亲强迫女儿休学,软禁在家中,女儿们对外的沟通仅剩杂志及广告信。于是被始乱终弃的莉丝开始吸引许多男生在屋顶做爱,而她的姊妹只有无视地在房间度过每一天。最后终于再受不了禁锢之下,四位女儿在一夜之间,同时以各种方式集体自杀,留给小镇里每一个人不解与遗憾。

这部片的主述观点,是由一群对黎家少女向往暗恋的青少年对她们的观察展开。借着黎家少女的遭遇,及少年们的感想,充满对青少年华的怀念与不舍。医生对西莉亚说:「妳这种年纪怎么懂得生命的苦痛?」西莉亚回答:「显然你不了解十三岁的心理」。从片头以各种方式涂鸦填满整个银幕的片名「The Virgins Suicide」开始,西莉亚的日记、少年们与黎家少女同游异国的幻想,导演强调了青少年想象力丰富的特质。青少年观念及做法的荒诞与不成熟,纵然可笑,却是充满了真诚。然而这些特质,就在上一代的压抑之下,被消磨殆尽,成为说不出口的苦涩。

而导演在电影中穿插媒体对少女自杀事件的报导,将之与社会事件看待,并成为镇上妇女口中八卦的话题,似乎暗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保守氛围,与战后摇滚的一代之间的冲突。而结尾中,叙述的青少年对这一段既模糊又清晰的追忆,又将这一段往事提升到对逝去年华的感叹及哀悼。

但是,叙事主体的不确定却使这些主题显得隐晦不明。故事是由少年的追溯自述展开,但是少年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也不是叙事的主要观点,观点有时是媒体的摄影镜头、有时是邻居的八卦、有时竟是白马王子长大后回忆这段往事的访问镜头;加以少年话外音偶尔穿插其中,反而给人一种交代演不出来镜头的感觉,显得相当多余。纷乱混杂的述事主题,并不是多重的表现方式,而是破坏了节奏的协调。而母亲过于保护的管教态度,女儿们集体自杀的骇人听闻,又因为前因后果交代不清(是由于宗教?),而使得这些情节过于离奇而不可思议。

「死亡日记」是由一本小说改编的,虽然没有读过原著,但感觉上导演并未将原著的精神完整表现,有所表现但在一些细节的探讨流于表面而失去了深度,使得这样的主题较难感动人。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