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zms(
)
整理人: juhm(2004-08-18 10:47:00), 站内信件
|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有人本思想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态度有关;与学生的智力条件、学习干劲有关,但我认为真正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
以前,本人在教学中,为了考评、为了竞赛、为了成绩,把自己的知识尽最大的努力去教给学生,讲一遍不行,就讲两遍,两遍不行就讲三遍,不厌其烦直到学生“学会”为止。教学中最常有的感觉就是“恨铁不成钢”。而就是因为这个“恨”字,学生们站到了我的对立面。后进生们因为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与我疏远,与我对立,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成了老大难。为了教育转化后进生我曾常常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几乎为零。为了不是后进生们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只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政策。后进生学生因而对老师畏惧、逃避,继而反感、反抗,学习没有信心。老师越来越头疼于他们的顽固不化和不可救药;后进生们越来越反感于老师的恶毒压迫和不可理喻。就这样,师生关系进入了恶性循环,教学的效果非常难有突破。
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后,我学习了一点两主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在这方面我的感触非常深,因为思想转变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看到了希望,也吃到了甜头。
我认为,以人为本,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 一样的人,要尊重学生。我试尝着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了解,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在全级学生会上,我以学生朋友的口吻讲话,多的是表扬和鼓励,没有的是不近人情的批评。我从学生的立场作为出发点来分析考试,分析成绩,分析问题。会议上我感觉到,我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受到了他们的尊敬,因为整个会场的纪律出奇的好,没有一个人在交头接耳说话,没有一个人在吃零食,甚至连一声咳嗽都没有。这足以说明说明要想管理好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有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了尊重学生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因为后进生之所以是后进生,首先是思想上的后进,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可行性。在初三各班参与的各项活动中,我尽量地创造机会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每周六下午团支部组织初三学生排练大合唱活动,我都要到场去看看学生。艺体组要组织运动会的国旗方队,我把初三各班的“老大难”学生组织起来去参加。我就是要找点活让这些同学去干,尽管他们中有的动作不协调,学正步走得下很大的功夫去教。但我主动要求参与国旗方队的训练,这是为了在训练中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为了在训练中教育他们,感化他们,激发他们很久没有感受到的自尊、自豪感。我相信经过这次训练,这些同学的思想认识会得到改变,今后在班级中会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积极直至努力参加学习,至少他们今后也不会在班级中起反作用。这样,不但解决了各班级的老大难同学还利于各班级今后的管理。我计划以参加运动会国旗方队的十八个后进生为切入点,在初三六个班级内以班主任为主,全体教师都要参与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善待后进生,感化他们,重视他们,鼓动他们。
有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学生们与教师的距离近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取得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待学生的问题,对待学生思想过程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更能调动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更有利于面向全体,更有利于两主教学思想的真正实现。在这方面,现在我还没有去研究去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我相信,在教育教学思想转变的同时,在今后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中,我会努力去学,去做。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论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确实把后进生转化的工作做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