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_xiaoyao(逍遥)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2-01 17:34:12), 站内信件
|
艾滋病正向我们走来
作者:J.H
录入:逍遥
艾滋病毒可以感染每一个人
那些对艾滋病一无所知的人
那些对艾滋病一知半解的人
那些虽知道艾滋病预防方法却仍执意冒险的人
就像蒙着眼睛过河
随时都可能掉进艾滋病的河流中
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行为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然而
对于艾滋病的无知
相信自己好运的赌徒心理
使得人们仍在不停地冒险
艾滋病就这样流行开了
-------------------------《艾滋病流行与控制》
中国的首例艾滋病发现于1985年,患者是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人。他
在发病后很快就住进了当时也是现在全国最好的医院——北京协和医
院,受到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他的AIDS患者身份是在死后才确认的。
在得知他死于AIDS后,协和医院掀起了一阵恐慌:他住院期间所接触
过的所有物品均被销毁(其中甚至包括一只银质的气管导管),所有
曾护理过他的护士都惶惶不可终日,深恐自己已被传染,她们的同事
也因同样的原因而恐慌。在她们看来,似乎连空气都可以成为传播媒
介。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
种娇嫩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如漂白粉之类的消毒剂就足以能制它于死
地,而与AIDS患者/HIV感染者握手、一起用餐、甚至一般礼节性接吻
都是不会感染的。似乎我们因此就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事实却是
,近五年以来,艾滋病的阴影正步步逼近,我国AIDS患者/HIV感染者
的人数呈逐年进行性上升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吸毒人数的增
加,采血-输血的极度混乱、非安全性行为人群数量的膨胀,是直接原
因。尤其是,最近连续见诸报端的各种非法采血的猖獗,使得形势急
转直下,其中之最者,无疑当属河南这种半公开式的非法采血和卖血。
艾滋病是一种阴险的疾病(请原谅我使用这一近乎拟人化的描述),从
感染到发病的长期无症状潜伏(一般从数年至十数年不等,平均
5-10年),使它大不同于以往人们熟悉的烈性致死性传染病(如霍乱
,潜伏期1-3天,短者数小时,最长七天),可以很方便的在很长时
期内不断的从一个宿主传播到更为广泛的人群,这也是有些人称它为
“20世纪的瘟疫”的原因。同时,也正因为对它的这一特性有所认识
,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从来就不敢对它掉以轻心,因
为一种潜在的,不会立即表现出来的危险是最容易被公众所忽略的。
然而,如果事情仅止于此,倒还好办,更麻烦的是,这一疾病的传播
又与人们最隐秘的行为的相关。在地球上大多数现有文明中,性总是
一个有所顾忌的话题。在这有所顾忌的语境中,行为转变的公开显现
是最使人不快的。于是,就有了道德家们近乎呓语般“洁身自好”的
喊叫(注意,我并不是说洁身自好不好,而是这样一种止于口头宣教
和诉诸个人内省的说教是绝无效果的),在这样一片道德合唱中,
AIDS加速了它前进的脚步。90年代以来,由WHO及相关国家的经验表
明,在性活跃人群中广泛的推广避孕套,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注射器
交换计划”(即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向静脉药瘾者免费发放清洁注
射器,倡导避免共用注射器),已较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的上升势头,
在主要工业化国家,AIDS已连续数年呈下降之势。
然而,正是在中国,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认识背景之下,这些有效
措施得不到采纳,公共卫生部门以一种令人吃惊的软弱无力在孤军奋
战。更有甚者,在职责本为专司公众健康的这一群人中,竞也出现了
为一己私利不顾死活“主动”传播AIDS的行为。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度
焦虑和不安。
作为医生中的一员,我的使命驱使我不能不有所举措。虽然位卑言轻
,亦不具有公共卫生专业的学术资格,本不当擅言。然而,希波克拉
底誓言中“当尽余一生之力,以除人类疾病之痛苦,助人类健康之完
美”的召唤,使我意识到当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为中国艾滋病防治
尽一点应尽也可尽的义务。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了解和讨论有关AIDS的
各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艾滋病发现与研究的简要回顾
2.艾滋病流行的现状
3.艾滋病防治的现状:公共卫生与临床治疗
4.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我清楚的知道,上述专题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足以使人穷其一生仍不能
得窥全貌的艰深领域.因此,我只能以一个文献综述者和转录者的身份
来完成这一项工作,文章本身将并无多大学术和研究价值,维因作为专
业人员,能够将专业文献中使大家有所疑惑和不解的部分作一话语转换,
使医学中的这一部分与大家更加接近。如果有人能从我的这一工
作中对AIDS的全貌有所认识,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附:1. 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信息网</
a>
2.推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
3.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及病例报告(图表)
4.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1999,12
5.艾滋在线
6. 香港卫生署红丝带中心
7..推荐:携手合作共同预防——艾滋病健康促进的成功经验(国际案例分析)
---- 岂能尽入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让我们把科学进行到底
附庸风雅者请进
对进化论有兴趣,那请进
欢迎光临自然科学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