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回忆美好时光 评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

主题:回忆美好时光 评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
发信人: alexie73()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9-29 09:57:47), 站内信件
http://www.besidefilm.com/upload/productimg/drivemissdaisy.jpg

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有时并不能说明它是那一年中美国电影质量最高的电影。也许是因为当年的这部影片给人感觉最匀称;或者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或者是正好顺应了某一股社会潮流。1989年美国第6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说不清是以上哪种,但看了影片实在是觉得它当不起最佳影片的称号。当年的优秀影片还有《我的左脚》、《光荣》、《生于7月4日》、《死亡诗社》等等。

一位白人老妇戴茜与其黑人司机霍克长达25年的友谊关系。这是影片营造、并依靠来制造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的唯一卖点。影片大部分的剧情都在这两人之间产生。喜欢与不喜欢、依靠与被依靠。似乎很温馨。但拨开影片设置的温情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主仆友谊”的背后充斥了美国人严格的等级观念,以及对过去某些美好时光的向往。“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样的话不过是说说罢了,其应该的话语可能是“你是我最好的仆人”。在影片最后,白人老妇满足地品尝着黑人司机递给她的汤,是这种感觉最好的注脚。

看一下男女主人公所代表的人物。戴茜是一位高贵固执的白人老妇。霍克温文尔雅,希望能学会识字读报,即使向其辱骂也不生气,典型的高等黑奴形象。这种形象我们在《乱世佳人》的描绘中经常看到。虽然影片应该极力表现两人之间友谊产生的细腻过程,但从整个影片中我们却不能发现两人有过平等的交流。包括观众看待这场友谊的视角更多地都是从白人戴茜的角度来观看,而不是通过黑人霍克的眼睛。霍克为戴茜开车,如果霍克不说话,戴茜基本上是不会主动与霍克交流的。包括影片后期两人共同种植西红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种植西红柿是霍克首先提出来,戴茜一开始反对,而在影片表现这一场景中却是由戴茜处在画面的左前景,霍克处于画面的右后景次要地位。戴茜在领导地位,而霍克处在跟从地位。两人去阿拉巴玛时霍克开车而戴茜紧抓着地图不放。还有戴茜对时间、生活的认真态度和霍克始终嘻嘻哈哈的表情之间的对比。白人始终的优越性在影片中表露无疑。另一个饶有趣味的片段是两人开车去阿拉巴玛时,霍克要去小解,此时两人起了一些争执。霍克下车并把钥匙拔去。一会儿当戴茜开始感到孤独害怕时,霍克再次温柔地出现在戴茜面前。这为黑仆的反抗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你可以发一小会儿火,但是你必须心平气和地重新来当我的司机。

影片发生在美国南部亚特兰大。那是《乱世佳人》发生的城市。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向《乱世佳人》和美国南方致敬。当老妇人去参加宴会听马丁·路德·金现场演讲时,霍克只能坐在车里孤单地通过收音机听同样的演讲。这是否意味着两个时代的黑人解放运动完全出于白人的高尚见解和怜悯而与普通黑人无关呢?女主角杰西卡·坦迪因为这部影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杜撰的评论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她非常精彩地表现出了一位白人老妇高贵而温文地对待黑仆,却又十分坚定地独立自己生活的性格。而男主角,被称为“国宝级演员”的摩根·弗里曼没有获得表演奖,杜撰的评论可能是这样的:摩根·弗里曼在表现司机霍克与戴茜的交往中,某些片段、言语表情稍显过火,再收敛一些感觉更好。

《为戴茜小姐开车》让有些美国人回忆起以前的美好生活,那是一段让郝思嘉坚决忘记而另一些人永远铭记的美好时光。那时侯,广袤的田野里无数黑人荷锄归来。大屋里,高等黑仆在准备着丰盛的晚餐。屋檐下,一些黑仆闲坐聊天,享受着落日的余辉。这一切都提醒着:他们是主人。


写在电影边上
http://www.besidefilm.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