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uhm(老丫丫)
整理人: juhm(2004-07-10 17:47:54), 站内信件
|
     
春节我玩的很疯,白天到处跑,在同学面前我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的,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有时,爸爸妈妈都睡了,我才回来。妈妈知道我和同学彻底断了,也就放心了,多晚也不说我。初五晚天还没黑,我就回来了。我知道,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我要整理衣物,收拾要带的东西。我想和妈妈谈谈,这时,妈妈的同志来看她,我坐在角落里听他们讲着医疗队的事,我听不进去,我就是心酸,无因由的就是想哭,后来,我真的哭起来了,久积的委屈涌上心头,越哭越伤心,声音也越大,妈妈他们不得不停下来看着我。妈妈一定很尴尬,她轻轻的对我说:到我的房间去。我泪雨滂沱,坐在妈妈的房间,哭个不停。这是我失恋后第一次哭,也是最后一次吧!我知道妹妹们来看过,但没人劝过我。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的同志走了,妈妈等我停下来,说:“哭够了,就行了,我知道你心情不好,哭哭也就好了。咱家你从小身体不好,性格又软弱,我最担心的就是你,就凭你疯疯张张的,找也是跳马钻猴的,还能找到好的?”我撞了南墙,还是不愿妈妈说他不好:“他和我不一样”。我犟嘴。“你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也要有基础,要有经济基础……,”我听不下去,我说明天我就要回学校了,都结束了。
妈妈一直都说我软弱,我就是要做给妈妈看看,看我有多坚强!
我和桂华结伴同行。春节我去了她家,才知道她爸爸是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我看了她爸爸和毛主席的合影)已被迫害致死(还没有平反)。妈妈找了份扫大街的活,收入很少,她有五个弟妹,最大的妹妹在初中,最小的只有几岁。她的沉默,她的哀怨,是有原因的。她是老大,她有太多的压力。她和我不同,我没有负担,爸爸妈妈虽然都受了冲击,但有工资保障,这次从家走,妈妈还给了我十元钱。看了桂华的家,我的心都跟着沉重。
再次蹬上列车已少了很多冲动。我们静静的坐在那,列车员还是上次的那位,走过来说:你们还领着学最高指示吧,咱这节车厢不能落后呀!桂华说:我不行。我又义不容辞的站起来,走到车箱中段带领大家学起毛主席语录。
到吉林换的小运转,到宫老师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第二天,是到公社集中办学习班,搞大批判。每人发了教育革命的文件,先是报告,后是自学,然后是讨论。在报告会上,我见到分到这里所有同学,算我共八人。分别在关家、杏山、马鞍山、大黑山四所学校,每校两人。我的同班同学容和二班月华在杏山,桂华的同班同学乐然在关家……休息时大家总要凑在一起互相问一下各自学校的情况。有的同学在学校时彼此不认识,话都没说过,在这里相遇,那分亲近真是难以言表。
那时要批判的是17年的教育路线,否定了建国后的教育制度。我们刚毕业什么都不懂,但大家说我们是旧教育制度培养起来的,是受害者,要我们控诉。学文件时有一篇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证明旧教育制度下培养的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一个同学失恋了写了一首钗头凤:“情已变,东风惨,满目萧萧滚狼烟,何悲痛,心欲穿,一遭友谊凄凄惨惨,完,完,完。”送给了老师,老师没批评他反和了一首诗:“吾生爱诗蛾爱火,赋就新诗喜送我,终无掷地成金句,他日耀世娇朵朵!”批判?我可太喜欢这词这诗了,当时我就背下来了,我想我怎么就没遇到这样的老师呀!还有一层:那是我当时的心境啊!
学习班上我写了一首《浪淘沙》发在《教育战报》上。现在看看写的很可笑,当时大家都说我写的好:
浪淘沙
大批判有感
革命大批判
深入开展
上挂下连斗私念
自我改造是关键
经常不断
刘修黑三论
流毒不浅
高举革命批判旗
彻底埋葬帝修反
全球红遍
长师同学在学习班上表现的都不错,划钢板、印刷、《教育战报》的版面设计等都是这些同学做的,我们这些同学,口才好,语音标准,能歌善舞,都是女同学,又都年轻、亮丽,在公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教育工作者▲
何意春风苦相煎,山花烂漫我无缘;
身藏绿荫免遭妒,傲岸开在风雪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