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燃烧的蜡烛】☆>>△△△七号farmer专集△△△>>【七号farmer论文集】>>从教《我的空中楼阁》谈课文的拔高 转

主题:从教《我的空中楼阁》谈课文的拔高 转
发信人: gz.farmer(七号farmer)
整理人: juhm(2004-06-21 09:30:55), 站内信件
主题:从教《我的空中楼阁》谈课文的拔高 
 作 者: andysai(憨憨) 2003-11-14 12:48:59 :0 :0    
[回复] [打包] [转贴]  
  
 
 
《我的空中楼阁》很篇很美的散文,这点组内所有的老师都不否认。 
  《我的空中楼阁》不好上,这点组内的老师都承认。 
  我现在不是要谈这篇课文该怎样讲。 
  我们讲散文,总要最先或最后和学生探讨一下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或思想感情。《我的空中楼阁》既然写景,那肯定就要抒情。但它到底抒的什么情? 
  “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点不用引导,学生都能发现。 
  但查阅了包括《教师用书》和《教案》在内的很多资料,除了上述主题之外,还都提到了一个“保持独立人格”。于是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课文,怎么也看不出空中楼阁和“独立人格”有什么关系。 
  试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中的一句话:“结合全文旨趣不难看出,”空中楼阁“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其他资料上也写到:作者选择了远离山下的万家灯火,选择了远离尘世的“空中楼阁”,正能表现作者厌倦了俗世,这正能边县作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么。 
  这样分析是不是太牵强了? 
  文章中还有一句话:“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情趣。这和人格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这和人格有关系。我也喜欢我住的小屋,我把它装饰的也很美丽,每天下了班我就只呆在家里,我觉得很舒适。这是不是也能说明我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 
  但我也同样喜欢出去逛街看电影的! 
  是不是所有的课文我们都要拔高到一个人生观、世界观,或说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高度上去?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李乐薇选择“空中楼阁”说是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对腐朽的社会和政治的反抗呢? 
   
  大学的时候学外国文学,用的课本是国家高教司指定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一目十页地浏览了一下课本,最大感触就是,包括大学用的中国现代文学教材,我们的肯本仍然保持着四五十年前的思想传统。与其乘之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不如直接改为“外国革命文学”、“中国革命文学”。 
  外国文学课本中提到的作家、作品无数,但一言以蔽之: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或反抗),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独立...... 
  结果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问他们《错误》一诗写了什么,20%的胡说八道,80%的说是写了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迫的、被深锁闺门的女人。 
   
  我死给中国教育看! 




----
看看你的眼里 
有我还是有眼屎  
 
 
转载自<a href=>http://fe5.bj.163.com read?b=teacher&t=120925&i=120925&al=5&n=0&l=40&back=6>北京社区教师园地


----
~~~~~~~~~~~~~~~~~~~~~~~~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And Toda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we call it The Present… 
~~~~~~~~~~~~~~~~~~~~~~~~~~~~~~~~~~~~
网易社区客家风情·客家人的天地   真诚·友爱·互助·广州车迷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