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aomifeng---007(梅子黄时日日晴)
整理人: juhm(2004-06-17 19:06:53), 站内信件
|
我这样对学生说“不“
学生的反叛、顽皮常叫老师大感头痛,当老师说不准做什么时,他们却故意做出不应该做的事,如果告诫好几次,学生依然是置若罔闻,老师往往会向他们发出最后通牒,训斥到:“再不听话就站办公室或请家长!”用威吓去迫使学生就范,只会使他们反感,他们会找机会反击,当老师不在时就故意顽皮或变本加厉。如此,永远也无法纠正他们顽皮的习性,而且会养成不听老师、父母、长辈话的劣习。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
记得去年刚接手初二.三班时,原任班主任老师与我交代的最多的,莫过于陈勇同学了:“他成绩差,个性强,动不动就打人,随便怎么教育都不听,真是缺少教养......”这不,刚报完名宣布放学,我走进办公室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有学生跑来告诉我:“李老师,李老师,陈勇又在打人了!”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气愤地说:“立即把他给我喊来!”谁知一会儿,那位学生气喘吁吁的跑来告诉我:“李老师,我们拉他,他不来,还继续打人!”我一听更加气愤,黑着脸站起来就朝楼上走,刚爬上楼,就看见教室外面的过道上围了好些同学,中间一个高个子,脸憋得通红,正怒目而视,一付决一死战的样子,旁边的同学正你一句我一句地指责他。这时不知谁喊了声:“老师来了”。同学们这才安静下来,为我让出一条道,我走到他身边,他并没有因为老师的到来而有丝毫的悔意,相反高昂着头,更加的桀骜不驯。我强压住心头的怒气,没有一点教学经验的我,迅速的在脑海里翻动着在书本上学来的那点可怜的知识,告诫自己此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冲动!于是,我转身对身边的同学们说:“你们都赶快回家,我来跟他谈谈。”同学们陆续散去,可有几个并不相信我只是和他“谈谈”,还想继续观战,被我用严厉的目光“赶”走了,为了缓和气氛,我温和的对比我高出一头的陈勇说:“我们别站在这儿,进教室去坐坐好吗?”他迟疑了一下,最终抵不过我真诚的目光,点头同意了。
经过我近两小时的了解,原来他来自河南农村,是上期才转来的,父母在我市做香油生意,家中兄妹三人,他是老大,整整比同班同学大一岁,个头也高出许多。由于他操一口极难听懂的河南话,常常惹得同学哄堂大笑,直至发展到全班男女同学没有不把他当笑料的,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屈辱,于是他便仗着自己个高力大,谁要取笑他就追着谁打,追得同学楼上楼下的乱窜。这些取笑他的同学呢,觉得特别好玩儿,但被打疼了又免不了一场“恶战”,同学看无法收场了就来告老师,一时间,这个告,那个告,今天告,明天告,陈勇便出名了,常长挨老师批评不说,免不了还要吃父亲的棍棒。
我非常费劲的从他的河南话里了解到这些情况,明白责任并不全在他,除了给他指出打人的害处外,我还得批评教育班上取笑他的同学。由于我是第一个耐心倾听他申辩的老师,得到了他的信任,最后我问他:“如果我制止了班上同学取笑你,你能保证不再打人吗?”他非常坚决的点了点头说。“那好,我相信你,相信你能重塑自己的形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由于我找到了他打人的根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位同学的不良习惯明显有了好转,虽然这期间他偶尔也会因什么原因而打人,但在我责备的目光面前,他会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后来我又因势利导,鼓励他学习普通话,从读每一篇课文开始,坚持每天下午带他到我办公室,一句一句的教,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发音,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自尊得到保护,再加上已能比较熟练的听懂普通话,上课不再吃力,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
通过这件事,它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在对待这样的所谓“差生”时,不能停留在表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去探究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同时正如一位教授说的,检验一个教师有没有爱心,就是看他爱不爱“差生”,对那些发展暂时滯后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的偏见,更不能将他们定格在某个位置,否则尽管你老师苦口婆心,费尽心血,但实施在他们身上的教育,却毫无成效,还会形成逆反心理,造成这些孩子人格的扭曲,那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