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网友交流地★★★>>▲▲▲心灵的交流▲▲▲>>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题: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信人: kkkzzz(黄二麻子)
整理人: juhm(2004-06-17 19:06:53), 站内信件
   曾看过一份材料: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事实上的确还存在十分严重、可怕的弊端,总感到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的小学生上学没有课本,也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进课堂,这就和中国的小学生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小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以至于压痛了肩,更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儿童因背付不起高昂的费用负担而失学。这样看起来,美国的初等教育似乎很"荒唐"、"令人费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在一种关系融洽、思维活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以做游戏、搞活动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展开教育、接受所传知识,而且只看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太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学生没有负担和压力,也就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感兴趣、喜欢做的事情,真正发挥个人内在潜力,而不需要别人强加,这就是说做美国的小学生真轻松、真幸运。 
  假如同样出一道没有学过的数学智力题,中国的小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去思考,想出来了,按部就班地解答,要么不会,空白;而美国的小学生却能"七拐八弯"地想出与众有别的方法,显得很"聪明",这就是创新能力。中国的小学生在这方面的确显得尚欠火候。 
  华东师范一位教授曾谈过,中国的小学生被一种"标准答案"禁锢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压抑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进"的反义词,写"退"的学生当然和"标准答案"一致,显然正确,而写"出"的因与"标准答案"不符,而被判为"错",其实何"错"之有,只不过被"标准答案"的帽子压着;划分文章的段意也一样,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抒发等方面的差异,自然段意的划分呈现多样格式,许多学生因与"标准答案"相违背,也只好"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殊不知,老师手中的"标准"指挥棒也有错的时候。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智力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一般多是先天具有的素质,但也需要后天去开发它、锻炼它,才能达到炉之火纯青的地步。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智力,创新能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往往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个性并不完善或者懒惰的人。但是,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且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因此,创新能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就不一定创新能力强。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新能力极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 
   现在,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仅是传授什么知识、通过怎样的途径让学生接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并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境界。最佳的组合方案应该是打牢"双基"(其中"双基"就包含传统所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是被接受者最初的根本)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即在传授给孩子"双基"的同时,就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花结果。 
    想要更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与观点,请到:
日月星空(http://69sun.51.net/)之桃李园
http://69sun.51.net/cgi-bin/bbs3000/bbs.cgi?id=ming






----
 我达达的马蹄是我的错误
我是过客    我不是归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