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燃烧的蜡烛】☆>>△△△咣铛一声专集△△△>>【咣铛一声论文集】>>从漫画到短信——《青年教师的人生写照》别议(zt)

主题:从漫画到短信——《青年教师的人生写照》别议(zt)
发信人: lee_m4(咣铛一声)
整理人: juhm(2004-06-19 09:40:37), 站内信件
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画面正中是一桌宴席,有酒有鱼有肉,一帮子脑满肠肥红光满面腆胸凸肚的主儿坐在高矮适中的椅子上,吃喝正酣,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其乐陶陶。惟有一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坐在高高的凳子上,尽量把脖子往下伸,手中的筷子也尽可能地往下够,离酒菜却还是有一定距离,无论如何也品尝不上美味佳肴。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我把他定位为一位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学教师。古代教师社会地位很低,仅仅比乞丐强一点,故有九儒十丐之说法。“文革”时期,“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之流鼓噪“知识越多越反动”,教师不但是老九,而且臭不可闻,自然是“臭老九”。“文革”梦魇结束,邓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断语一出,好歹也算是知识分子的教师跟着沾光不少,不但成了工人阶级,而且有了诸多耀眼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辛勤的园丁。不久教师又有了自己的节日,草也稍微加了一点——10%的工资。不干教师跳槽从政是不是?好啊,先把那10%的工资减了再说。事情怪就怪在,人们宁愿不要那10%的工资,宁愿不过什么教师节,宁愿不当工程师,也要削尖脑袋挤入党政机关当“公仆”。奥秘何在?教师的工资是死的,“公仆”的收益则是活的。不少教师没到月底就掰着手指数还有几天发薪水,“公仆”则是工资基本不动。就这点工资许多地方的教师也不是都能按时足额领到手,不是克扣,就是拖欠。某教师投书媒体,说他每月的档案工资是400元,实领300元,那100元被扣下了,作为学期终了的奖罚基金。区区300元,焉能养家糊口?漫画所说的凳子坐得倒挺高,就是吃不到嘴里东西,口惠而实不至,不正是部分中学教师尴尬人生的生动写照吗?

中学教师的尴尬又岂止于口惠而实不至?教师职业的一大特点是全天候全方位。某个题没解出来,教师不可能只在上班时间才研究,下了班就像机器断了电般抛诸脑后。走在路上想,吃饭时候想,睡觉的时候不也想?某个学生调皮捣蛋,甚至要学坏,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寝食难安,有时候半夜一下子醒来,思绪立马纷乱如麻,再也不能入眠。如此劳心耗神,岂是八小时所能框定的?可在众多学校,八小时工作制恰恰大行其道。指纹机是必备之物,签到签离,晚来一秒钟都算迟到,早走一秒钟都算早退,不来自然是按旷工论处。周六周日虽不再签到签离,但你得上辅导课,看晨读,看晚自习,睁开眼就忙活,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结束,反而比周一周五更累。五一黄金周别人放假7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师只放二三天,其余时间还得补课。山东省今年黄金周进帐55亿元,我只到济南市区转了一圈,为黄金周奉献了55元,真是惭愧透顶。我不想为黄金周多作点贡献?我不知道花钱的感觉爽?可我囊中羞涩啊,我是隔一天补一次课不敢挪窝啊。教师变成了上下班的机器,一天到晚疲于奔命,不正是部分中学教师尴尬人生的又一生动写照吗?

杀鸡取卵急功近利是教育发展之大忌。记件工人生产一件是一件,产品合格与否,一看便知。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有头脑会思想的并且存在很大差异的活人。学生千差万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材施教,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乃教育之真谛。一个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就应该算是优秀的至少是合格的教师。然而我们各地的教育官僚不这么看。他们左手拿着一把尺子,右手拿着一把剪刀,更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左手的尺子是考试成绩,右手的剪刀是奖罚条例。“片面追求升学率”名声臭了,教育官僚又发明一个“全面追求升学率”出来,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更加变本加厉。一月一小考,俩月一大考,期末还统考。成绩按高低顺序排下来,考好了荣誉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你的,叨陪末座者给予黄牌警告,还没起色就降一到两工资,再不行就发配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去支教。教育局长逼校长,校长逼教师,教师只好逼学生。逼背书,逼做题,完不成就罚站,就踢屁股,就煽耳光。不出事就是优秀教师,出了事就吃不了兜着走,轻者留校察看,重者开除公职,还有可能蹲大狱。两头不落好,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不也是部分中学教师尴尬人生的生动写照吗?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对教育弊端耳濡目染,本来已经心灰意懒,不想再说三道四了。没用,改变不了现状,不说还好点,越说越给你紧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则短信在手机用户中不胫而走——青年教师的人生写照:教的比驴都累,混的比猪都惨,起的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环境比矿工还差,权力比狗都小,挣的比民工都少,看着比谁都好。这则短信犹如一根银针,刺激了我久已麻木的神经,使我的脑细胞又活跃起来了。由于地域(南方、北方、沿海、内地)、归属(中央、地方、公办、民办)的不同,教师如今分化得其实很厉害了,两个学校仅仅一墙之隔,只因人家是市直,咱是区(县)直,待遇、收入就有霄壤之别,有的地方的青年教师一月能挣数千元,有的地方的老教师也就是几百元。因此说教师如何如何,不可一概而论。不过就某一个特定的学校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来说,老教师是比青年教师混得强那么一点,毕竟好歹有个窝,而青年教师就不好说了,不是十几个人住在一间原来的大教室里,就是学校在外边给租赁民房,阴暗潮湿,冬冷夏热,上班后门一锁,屋内就是老鼠的乐园。以此而论,说某些地方的青年教师混的比猪都惨,环境比矿工还差,挣的比民工都少,我没异议。但要说教的比驴都累,起的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权力比狗都小也是青年教师的专利,我无论如何不敢苟同。青年教师若此,老教师不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

从老九到臭老九,从漫画到短信,潮起潮落,跌宕起伏,教书先生一直在历史尴尬的夹缝里苟延残喘。每逢从网上看到抨击谴责教师的檄文,我都要禁不住想,是什么力量使教师的锐气被消磨殆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销声匿迹,变成了一个个不敢越雷池一步只会照本宣科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的?难道不正是把教师当机器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把教师当作自己升官发财的铺路砖垫脚石急功近利的教育官僚教育体制吗?委屈奖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从各地委屈奖的得主看,有公交车司机,有火车乘务员,有行政执法人员,有医务人员,惟独没有教师。有的同行感慨地说:教师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受了这么多的委屈,怎么没有谁给教师发委屈奖?我说你想也别想,谁也不会给你发委屈奖。没有几个人认为你有委屈,因为你看着比谁都好,因为你凳子坐得比谁都高。教师根本不是人,而是神。不是有著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吗?是神你要再咋呼,再要什么委屈奖,那在别人看来,你可真是神经了。

就这吧,谁爱咋着咋着吧,我是累了,因此我什么也不说了。我什么也不说还不行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