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杂谈纵论>>抟气的技术(2)

主题:抟气的技术(2)
发信人: hehawk2(hehawk2)
整理人: yxguojz(2004-07-06 17:01:59), 站内信件
关键词:关节 杠杆 肌肉 松紧状态 对立 平衡(上下/左右/前后同时具备矛盾) 逻辑概念/物理实现 变化  自动化

二、1 手与肩的“弓态”(是在不断地向相对方向运动,外部看起来象没有动势,在外来力施加的情况下,其手臂自己的动是需要的,自己形成矛盾),用“撑”来体会、比喻。要求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内侧肌肉与外侧肌肉的反向运动和松/紧状态相对。要点还有,各个关节的杠杆运动(关节的两端要求以关节中心点相对运动);

三角形 高稳定结构 手+肘+肩是三角形的构成 肌肉的相对拉长 运动时随关节的变化“平衡的破坏”和“平衡的恢复”

在骨架相对固定的形态下,肌肉主动做拉伸运动。包括骨架/关节的矛盾和肌肉的矛盾。

二、是否身体保存聚合的状态时候身体和手会“结合”起来呢?
(对手部施力而感觉腰部肌肉在承接;)
二、4仿佛趴在墙上时身体状态,是否体现了上下两个相对方向的矛盾而没有完全体现前后的矛盾,是否在先形成身体前后的矛盾再用“趴墙”的姿态体会上下的矛盾呢?
二、5脚掌点地状态时腿部肌肉的“缩”,悬空状态时候腿部肌肉的“缩”;当肌肉处于拉伸状态的时候,其运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运动的主体转转由关节来承担,而由此体现出来的似乎是“整体运动”。

二、6 同时形成“多方向矛盾”(如腿杠杆外侧与内侧的矛盾等),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否可以采用“先定框架、逐步求精”的方式,把难度大的要求转换为更多具体的要求,为学者多提供几级台阶呢?

二、当“五心合一”的时候,运动的主导是“丹田”部位,还是逻辑上是“丹田”部位,物理上还是靠脚运动对地面的摩擦力进而步步传导到需要部位呢?

二、8没有手的打发。手的打有身法变型而衍化。(手小动,“周身寸劲”)。大形过位地打人。
  能不能先有法,后“无法”呢?从有形而具体的地方入手,把格斗能力的提高量化,可考核化。提供相应层次、阶段的训练手段,这点应该是一般人需要的。具体方法呢?

二、9 心态对“抟”而言的地位是?主体思想是?当初学者在技术细节方面尚难以完全作好的情况下,能顾及到其他吗? 抟气提出了思想体系,是否合乎现在的主流思想(有人骂)。
能不能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语言让不了解它的人比较快的熟悉它?


关键字:关节跑力 对点肌肉拉伸 内外侧肌肉均衡用力 关节屈伸 关节旋转 细分和优化
1. 人体左右是自然平衡的,前后要“合”,其时头是自然上顶的;
2. 如同一个魔方,整体是一个魔方,而每小块也是个魔方;人体整体是个平衡点,而具体到每个小关节都平衡成一个点;似乎在论证的时候有点矛盾。
3. 体会平衡的变化,我肩膀要这样动,那么肘和手要如何变化才能跟随平衡呢?怎么把力贯通到稍节呢?

4. 实质和内在的东西比外观的表象和千变万化的形式重要;在体认自身的时候重要,在运动,激烈、快速的运动时候呢?在具备了“抟气态”后是不是要经一步的练习“打”的内容呢?怎么样才能发挥“整体功力”的优势呢?

5. 肘与对侧肩膀的逻辑上形成一个点,当遇到外力的里压,不是与之“顶”,而是用一个“回旋”来反制;(你做你的,我作我的)


6. 如同一个弹簧,一起、一落就是步法,就是打人,并且“压缩和释放”节奏非常快。
在理论和体系形式上能够理解这个概念,在训练手段和“自己做”方面就差了 …

1. 传统武术在头的振荡方面是个弱项,很多高手晚年受此影响;抟气在这方面的解决办法。
2. 抟气不以体现格斗能力为特征,但同时抟气是在武术市场上推广,是否能得到武术市场认可。抟气的思想与社会主流思想的差异何在?等等 …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