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aoyaoyoume@GZ()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2-19 14:10:13), 站内信件
|
标 题: 笑死我了,快来看看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at Aug 5 01:12:11 2000), 站内信件
都是索可惹起的--科学与文化研究的一次交锋!
86.3.17 中国时报
台湾数学所研究员 李国伟
编按:去年发生在美国的「索可事件」,引发了科学学术界 和文化研究人士
的论战,战场由学术刊物延烧至报章杂志,由美国越 洋扩及欧洲,在欧美学界和
社会引起了相当注意。「索可事件」并不 是偶发的,就如前不久引起热烈讨论的
「复制羊」实验,都是近代科 学日益在社会上引致瞩目和争论的实例。
本周「时报科学」刊出一篇对「索可事件」起始原委的引介文章 ,和一篇「
自然」杂志刊登的「复制羊」实验论文那期的社论,下周 「时报科学」还将刊出
一篇对「索可事件」探讨评论的文章,期使吾 人再思考科学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艾伦.索可 (Alan Sokal) 是何许人物,竟然可以引起一桩事件 呢?他是美
国纽约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专长是数学物理。他也是一位 自认政治上属于左派的
学者,曾经在桑定政权下的尼加拉瓜大学教过 数学。索可闹的事件其实只是开了
一个玩笑,不过玩笑开得太大,开 到一天到晚要「解构」、要「颠覆」的后现代
学者们身上,而且暴露 了他们的「国王新衣」,因而在美国的知识界掀起了波澜 ,
酿成了一 桩所谓的「事件」。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到底是什么事让人这么 笑
不出来?
「文化研究」是今日美国学院里一门时髦的人文学科、标榜后现 代以及运用
一些新鲜名词是它的特色,而研究对象常涉及女性主义 、同性恋、权力、族群等
颇有争议性的题材,是它抓得住新新人类的 魅力来源。但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词
藻背后,有没有禁得起考验的推 理与论证?有没有能力造成一种新的启蒙?却是
让某些人对文化研究 深表怀疑的地方。尤其当文化研究把颠覆的对象转向科学时 ,
就有人 会感觉已经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索可自认从过去几年的接触里,对这类东西的学术严格性标准何 在,感觉非
常困惑。而且文化研究里不少人也自认是政治上的左派, 索可以为思想不清楚的
左派,并没有力量能为弱势群体讲话。但若想 正面与文化研究信徒辩论,似乎会
落得各说各话却没有交集的结局。 所以他就想来作一个出人意表的「实验」,直
接暴露事物真相。
社会文本转换诠释?
他挑了文化研究里当红的学报「社会文本 」 ( Social Text) 为对象, 该 期
刊的编辑群包括了詹明信 (Jameson)、罗斯 (Ross) 等重量级人物。 索可准备投
给「社会文本 」一篇胡说八道的所谓「论文」,但是这篇文章一方面要看起来煞
有 介事,好象很有学问,另方面语气措辞要迎合后现代的意识形态,去 讨好编 辑
群的口味。他要看看后现代的学术标准,有没有能力把这样 的鱼目从珍珠里挑出
来。
索可文章的题目很唬人:「跨越界线:通往量子重力理论的转换 诠释学」。
这篇文章从形式上看来,俨然是一篇道貌岸然的学术大作 ,光脚注就用了一百零
九条,征引参考文献也达两百三十余种。文章 一开头,他就批评科学家紧抱着一
种「启蒙时代以后,长期以霸权压 制西方知识面貌的教条思想」,也就是「外在
世界确实是存在的,它 的性质是独立于任何个人、或者人类的整体。这些性质记
录于『外在 的』物理定律里,人类有能力得到物理定律的可靠知识,虽然知识也
许不尽完美、是暂时性的。获得物理定律的手段是善用(所谓的)科 学方法里的
『客观』程序与知识判准。」
量子力学政治正确?
然后,索可在完全没有提出证据以及严格推论的情形下,说:「 在物理『实
体』的底层,其实是社会与语言的建构。」请注意这里说 的不是物理理论,而是
说真正的实存世界也是人心与社会的构造品。 索可通篇文章中穿插了许多似是而
非、混淆视听的名词与理论,譬如 把「新时代」理念里所谓「形态生成域」和量
子重力理论拉上关系; 说拉亢的心理分析已经由量子场论证实;把数学集合论里
有关等号的 公设与女性主义政治类比起来;又说复数理论是数学物理里的新鲜又
具玄想的领域。
光是乱搞名词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应该引起怀疑的是这篇文 章要论证什
么主题?推理的基础是什么?大体来说,索可把处理微乎 其微时间与空间性质的
量子重力理论,说成有「政治上」的意义与影 响。为了「支持」这种论调,他征
引一些波尔与海森堡有争议的哲学 性言论,然后就宣称量子力学与「后现代知识
论」调子相近。最后结 论说「后现代科学」已经把客观实体的概念废除,而科学
如果要发挥 「解放」的作用,必须臣服于政治的策略。所有这些大言不惭的过程
都不是用逻辑的推理,而是建立在援引权威、文字游戏、扭曲的模拟 、以及胆大
包天的断言。其实这篇文章只要送给有水准的物理学家看 一看,马上就知道内容
里涉及科学的部份都是一堆垃圾。
「社会文本」的编辑接到索可的论文后,起先也感觉调子有点怪 怪的,但是
他们以为科学家自动输诚批评科学的霸权,过多的脚注与 参考资料,也许反映了
新手自信不够,想要争取文化研究界的认同 吧!虽然他们与索可通讯希望他精简
文章,杀减脚注与参考文献,但 是索可都一本正经的跟他们讨价还价,不肯轻易
更动。最后编辑们接 受了索可的论文,并且安排在一九九六年春夏合集的特刊「
科学战争 」中注销。
那期特刊罗列许多文化研究的大将,把科学修理一番,编者把索 可的论文放
在最后三十六页,似乎想用展示「战利品」方式来压轴。 虽然特刊主编之一是与
索可同校的美国研究系罗斯教授,但他们既没 有在学校里打听一下索可的情况,
又没有找一位物理学家审稿,就堂 而皇之出版了。
索可论文恶劣玩笑?
在「社会文本」出刊后不久,索可利用另外一本期刊正式公开承 认他这篇「
宏文」根本是瞎掰的,是要暴露文化研究空有其表的假象 ,这一下可真让「社会
文本」大丢其脸。当然「社会文本」编辑要出 来为自己辩解,甚至搪塞说「社会
文本」是发表政治意见与文化分析 的无审稿制杂志。他们也不会忘记批评索可的
这种欺骗性的手段,严 重破坏了学术研究应有的规范。因为「社会文本」是由文
化研究重镇 的杜克大学出版社发行,该社负责人费西教授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
抨击索可的「恶劣玩笑」。
索可自然又出来反驳一番,如此这般科学界与文化研究界就交锋 起来,美国
的重要报纸、杂志纷纷报导评论此事。学界的知名人物像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温伯
格,也在「纽约书评」上参与论战,讨论起科 学的客观性。至于计算机网络中,
各方英雄豪杰更是迫不急待的众说纷 纭起来。索可终于酿出了事件,而其余波荡
漾至今仍未平息。国内网 友有兴趣一窥究竟的话,请走访下址:Weber.u.
washington.edu-jwalsh sokal。
美国科学研究经费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国防工业相关的,在冷战 时期很少人
会质疑这些经费该不该花。但是自从超级强权态势异变之 后,再加上美国经济实
力大不如前,科学研究的正当性、合宜性、有 用性都开始遭遇检讨。另外一方面
因为科学的专技性,科学家彼此都 已经是隔行如隔山,更不用说一般大众经常会
由无知而生疑惧。于是 科学家眼中看来是反科学、伪科学的言论、运动、学派应
运而至, 造成对科学文化的大挑战。现在矛头所指,更深入到作为科学灵魂的 客
观性、理性等思想基础上,甚至怀疑起科学的启蒙作用。把科学描 绘成一种宰制
性的霸权。
科学挑战产前阵痛?
自牛顿以降,目前科学思想与方法所面临的考验,可能是史无前 例的严峻。
美国科学界对这类冲击的响应,比较突出的有科普健将沙 冈最近过世前出版的「
鬼影幢幢的世界--科学是黑暗里的烛光」, 以及罗格斯大学数学教授勒维与维
吉尼亚大学生物学教授葛罗斯合着 的「高级迷信--学院里的左派与他们跟科学
吵的架。」
二十世纪初期实证的科学哲学,总结了十九世纪以前科学的经验 ,特别是机
械性宇宙观。当时实证哲学家对科学是心存景仰的。但在 世纪末的今天,当人们
对科学运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把科学与 现实的社会联系起来看,而不只当
作是一套抽象的知识系统时,愈发 感觉需要一种去迷思的、入世的,对科学更宏
观的新了解。后现代哲 学对科学的鞭笞,也许让科学家感觉刺痛。不过有些种类
的痛,像是 生产前阵痛,却是让科学获取新生命跨入新世纪的契机。当索可用「
后现代」式的实验,来捍卫科学的客观理性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岂 不正好脱茧
而出自我颠覆掉了吗?而我们的科学界袖手看热闹之余, 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有
关科学深层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呢?
-- 忘情江湖逍遥游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生不喜事权贵
碧波卷浪且放舟
http://kecool.cn99.com/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7.9.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