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网友撷英集☆☆☆>>△△△各科转载△△△>>◇◇◇语文◇◇◇>>2004年广州市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主题:2004年广州市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发信人: juhm(老丫丫)
整理人: juhm(2004-06-11 21:16:39), 站内信件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慧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宇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驾驭        翁妪        熨贴        誉满全球    与会人员
B、把持        对峙        侍候        有恃无恐    严阵以待
C、落榜        落枕        落色        落在家里    落叶归根
D、帐簿        怅然        涨潮        张皇失措    为虎作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        事必躬亲        忸怩作态     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        声名雀起        沁人心脾     事实胜于雄辩
C、噩耗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        坐收渔利        乔装打扮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卓别林完成他的电影《独裁者》后,一出版商要求卓别林给他25000美元的转让费,理由是电影借用了他《独裁者》一书的书名。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这话说得未免夸大。
C、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兰花、芍药、桃花……等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一起挤到了广州的迎春花市上。
D、第一对敌人要狠,要压倒它,要消灭它;第二对自己人、对人民、对官长、对部下要和,要团结:这是我们军队一向的方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________,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②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拥有家庭装修监理上岗证的监理员只有100多人,即使这个数字再___________,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⑧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有几个______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令我瞠目结舌。
A、权力    翻一翻    以及                    B、权力    翻一番    甚至
C、权利    翻一番    以及                    D、权利    翻一翻    甚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自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B、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C、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领导十分关心新员工的生活,对家属的就业、小孩的入学等问题都无所不至地一一过问,这令他们很感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焦急地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男子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
B、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病是否有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C、冷战之后,部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距离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当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D、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拯救滨海湿地
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负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
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扩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2、3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
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进港口码头、飞机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埋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7、对“滨海湿地”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特殊生态系统。
B、是指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
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生态系统。
8、下列是对第一自然段划线句中“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滨海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系统。
B、滨海湿地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C、滨海湿地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
D、滨海湿地可以为沿海地区创造出很高的国民经济产值。
9、对“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A、经济发展与经济利益是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B、影响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是环境保护问题。
C、无法协调统一滨海湿地的保护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
D、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是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必须给予纠正。
B、围海造地或滥加砍伐,必会造成大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
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4题。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平?”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下面是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划线处未加标点符号,请用“/”符号标明语句的停顿。(3分)
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不  然  郭  君  善  善  不  能  用  恶  恶  不  能   去  所  以  亡。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2)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
这首诗以精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见长。请联系全诗,对划线诗句作简要赏析。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为一棵香樟树感谢       (费振钟)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有很多香樟树。那天下午,我们在小镇上遇见了其中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对于这座小镇来说,这棵香樟树的来历可能太早了。根据记录,那时候,还没有这座小镇子,但香樟树已经在这儿。香樟树目睹了小镇的兴起,衰败,以及再兴起,再衰败,如此循环,都贮存在它的沧桑记忆的年轮中。小镇显然有了这棵树的存在,而有了自已存在的凭据。因此,对于这个闻名江南的小镇来说,这棵巨大的香樟树,是牢固的,不可撼动的,撼动它的一片叶子,都有可能破坏了小镇历史的完整。
但我们是一些外来者,我们慕名来到这个小镇,并非为了小镇上的这棵香樟树。像所有那类游客一样,我们在小镇里不停地游走。我们走过小镇所有街道和巷陌。我们看到临街的烧饼炉里正在烘烤着香脆的烧饼。我们看到芋艿在盐开水里冒着咸咸的气息。我们看到一家竹器铺,年轻的竹匠正在做一只精致的竹盒,这种手艺在小镇仍然代代相传。我们看到溪水从小镇前面流过,石码头上上下下的是提着莱篮米箩洗衣桶忙碌的媳妇和姑娘们。我们看到门楼子边一个悠闲地吸水烟的老人,老人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过道,幽幽通向里面的天井和木楼。是的,我们看到了小镇全部生活。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庸常,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可是小镇如此呈示的生活形式,毋宁说,因为它的简单和庸常而反过来拒绝我们的眼睛,拒绝我们的心情,甚至拒绝我们的感受力,最后使我们的行走盲目而空洞。作为匆匆过客,我们在这座小镇一无所得。这样,我们就必须遇见这棵生长在小镇中央巨大的香樟树了。这样,我就自觉站到了香樟树的面前。我意识到,这是我们在小镇上一次真实的停留。




----
http://www.hudie.org/wenxue/logo.gif

何意春风苦相煎,山花烂漫我无缘;
身藏绿荫免遭妒,傲岸开在风雪前.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