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ir_eric(搜索艾化臣)
整理人: landing(2004-06-09 13:38:10), 站内信件
|
中央银行(澳洲)是如何通过中期手段去影响长远目标,如低通货膨胀,高就业率,维持汇率的稳定以及提高社会的福利等.
中央银行一般通过货币政策去实现目标,而常见的货币政策有两种
1)通过影响基础货币增长率(MONEY BASE)来控制利率;
2)直接调整利率
还有就是一些国家地区的央行通过固定汇率这一方法.
在1970s 至1980s,RBA(澳洲央行)采取第一种方法.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集中在银行的负债方,即民众的存款.通过限制银行的贷款制度来调整货币的供应量.
但是事实证明,限制银行贷款会导致大量"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出现,最后导致M3调控的乏力.
1984年之后,中央银行开始放弃了目标货币这一政策而采取了既定利率.
RBA是如何控制利率呢?
其主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MONEY BASE)来控制短期货币率(CASH RATE)从而影响长期的利率.
RBA主要是通过买卖政府的债券给银行或者在外汇市场上面买卖外币,通过短期(几天)的"回购协议",短期内注入或者抽出市场上面流通的货币,从而影响货币率.这被称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在某些国家或者地区,例如香港,采取的是以美圆为目标的汇率政策,即锁定一定比率的汇率的基础上,允许小量的波动.
这样的做法后果是失去了独立性.
在资本高度流通的现在,假设香港政府希望调高本地利率,因为资本的高流通性,于是大量热钱涌入本地,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之前提过,这样的后果导致了利率的最终下降.总的来说,既然汇率制度下的利率政策会依赖国外利率,这是为什么近来香港有加息的压力,压力来自于美国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即美国可能短期内提高利率)
那么在浮动利率下国家或者地区呢?
提高国内利率,热钱涌入,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造成出口减少,长远会降低本国竞争力.这时中央银行进行市场操作,在外汇市场买入外币(即注入本国货币,抵消升值压力),同时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吸收多余的货币,这就是"冲消"(STERILISA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