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燃烧的蜡烛】☆>>△△△七号farmer专集△△△>>【七号farmer资料集】>>校本课程的开发 收集的资料

主题:校本课程的开发 收集的资料
发信人: gz.farmer(七号farmer)
整理人: juhm(2004-06-21 09:32:57), 站内信件
校本课程的开发
什么叫做课程?
课程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它既可指一个阶段的全部教育内容,如小学课程、中学课程,也可指一门学科的教育内容,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描述性定义)
什么叫做“校本”?
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意思。
它有三方面的含义:
①为了学校
②在学校中
③基于学校
“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让学校的种种潜力挖掘出来,让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地更彻底。
什么叫做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一词是由菲吕马克(Furnmark)等人在1973年一次讨论课程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大意是: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理念,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以当地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而开发的多样化的课程。
另一种意义: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1、就课程的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2、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也可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
3、就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课程(全新开发),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校本课程之列。
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1、互补性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它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
2、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体现“校本”之原则,必须从学校实际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发挥教师特点。
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1、国家课程的补充
2、个性教育的载体
3、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渠道
4、学校特色的挖掘
校本课程的分类:
1、按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力分类,校本课程可分为两类:
必修课      选修课
2、按学生学习方式分类,校本课程可分为三类:
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研究型课程
3、按课程发展功能分类,校本课程可分为三类:
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
①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采取改编、新编、拓编的方式更新,或对国家课程中的学科知识分层建构,横向整合。
②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生活、励志、广行……等类。
健身课程--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博知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例如:诗词鉴赏、名著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
怡情课程--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例:艺术怡情: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    休闲怡情:摄影、集邮、盆景、花卉
③发展性课程
发展性课程是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研究性。
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
A、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
B、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课程。例:综合技能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步骤:
1、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要确定欲开设的校本课程属于哪一类型的课程(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力分,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从课程的发展功能分) 
2、确定将使用的校本教材是新编,还是选编,还是选择。
3、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①课程内容设置
A、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一般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三个方面。
B、课程内容
要求重点明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排序,提纲挈领写出课程内容的概要。
C、课程实施
阐述授课方式,组织形式,课时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D、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②课程实施按排
A、主讲教师B、校本教材书名C、课程类型D、授课时间E、授课对象
4、新编、改编或选择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基本设计:     ①封皮--书名、编者、主讲  ②前言  ③目录



----
     



真诚·友爱·互助·广州车迷网    

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教育工作者      

地图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旅游 广州指南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