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教学经验谈☆☆☆>>有感而发(二)

主题:有感而发(二)
发信人: cathy_c(徽徽-天天练琴)
整理人: juhm(2004-05-19 17:58:38), 站内信件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另起一贴:)
说回这两个学生,一个是六岁的男孩,那时还在上幼儿园,父母让他学琴的目的就是考级,就是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考级是一种手段,如果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这种学习目的也是好的。愿望虽好,但是在孩子学琴的这一年里,我听得他父母对说得最多的是“老师,对不起,这周没怎么练琴,因为。。。”,理由多是父母没空督促孩子练琴,虽然我一直强调,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自觉性特别弱,同时若想学好每天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又由于学习的功利性,课堂变“战场”是常事----孩子与父母对骂,这时真的很难相信一些词语和行为是出自一个六岁孩子的口中,而骂战仅仅是孩子的母亲说“专心点,”“认真点”。通常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不说什么,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后来我对孩子的家长说,如果没时间练琴,就不要学了。结果,我反被孩子的父母怪责,一年下来没教什么,孩子也没有学到什么。
写到这里,我又想说说我的另一个学生----来学琴时只是一个刚过三岁的女孩子。其实当初我也担心她学不下来,但后来我发觉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她的父母,不仅很好地督促孩子练琴,而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学琴完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她的父母常对我说,宁愿进度慢点,也想孩子学到东西。结果,这个女孩子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达到了那个男孩一年的水平。我想,这当中并不是因为女孩的聪明,而是因为家长的教育。就如那个男孩,如果连课堂纪律也不好,又如何谈得上上课呢?更不用说课后练习了(钢琴教学并没有教学大纲,进度的快慢取决于孩子的练习情况,而且基本上是一对一教学,通常是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所以当下一个学生来了,我就不能再和这个男孩上课,因为其他孩子还要上课)
而我想说的第二个例子是,一个七岁的女孩,我仅仅和她上了六堂课便以没时间和她上课为理由,再也没有上过课了。因为在课堂上,我目睹了一幕“家庭教育”----孩子不愿上课,母亲随手拿起衣架子便打过去,(这个孩子也是被逼学琴的那类)。当然这件事只是导火线,而在上过的那几堂课里,课堂上孩子几乎连对人的基本尊重也没有(更不用说我是以老师身份坐在她旁边),我想这多多少少和她父母对她的教育有关。
当然我也见过完全为培养孩子兴趣而学琴的家长,通常这类家庭下的孩子都能坚持学下去,虽然未必学得很好,但也能领略到学琴的乐趣。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想发泄,又或是诉苦,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家庭教育的重要,因为钢琴课是每周上一次,而这一节课之后,孩子在家有没有练习,遇到什么问题,这全都要靠家长的配合,从这方面来说,家长的责任远远大于老师,既然选择了学琴(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学),怎么样也要把它学好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