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wy2948(谈判专家)
整理人: gzcop(2004-05-22 20:02:30), 站内信件
|
刚刚翻了几页木子美的《容器》,却没有读下去的欲望,TMD,宁愿读那些老同志写的《中国农民调查》和《往事并不如烟》。
怎么回事?是书真的无趣,还是自己真的老了,不是总是喜欢玩无厘头吗?
想了半天,终于想的有点眉目,原来无厘头也是一个与年龄有关的东西,并不是多大岁数都能玩的。
本人一直很推崇无厘头,并且还认为无厘头是社会进步和个性解放的标志。在封建社会里,不会有无厘头的,因为一个字说错都会引来杀头之罪的。“焚书坑儒”、“文字狱”等这些史实都说明当权阶级对话语权的控制是何等的严酷。就是在近代社会,人也不能随便讲话的,在几十年前谁要上敢把人民币上换上范伟的头像,那个人肯定活不了。上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的盛行,为无厘头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即使发言者说错了话也很难追究到当事者,绝对自由的土壤滋生了无厘头,并使无厘头疯狂长大。
我们实在应该感谢周星星,他的电影不但带给我们全新的感觉,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无厘头风格。看过星星的电影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演,话可以这样说。什么是无厘头风格?无厘头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是一种完全自由的风格,是一种无所顾忌的风格。但是,就是这些鲜活的电影,上了年纪的人未必能看上眼,他们会说为什么有话不好好说呢,非要胡乱说。捉弄人就是搞笑吗?低俗!现在的当权阶级对周星星有这样的认识,《少林足球》通过不了电影局的审查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在中国内地,无厘头绝对是“稀缺动物”,因为我们是习惯板着面孔讲话的。就拿一些些政府领导来说,正式场合讲话是道貌岸然,满口的仁义道德,背地里没准就是男盗女娼。无厘头虽是稀缺,并不是绝对没有,在我看来,钱钟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无厘头。听钱钟书的老婆杨绛讲,钱钟书即使在耄耋之年还是童心未泯。杨绛曾经问老钱是否再想要一个孩子,老钱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如果再要一个孩子,我们会把爱分担给新降生的孩子,对现在的女儿不是不公平吗?这是多么无厘头的回答啊。要是换了别人,他肯定会说是为了响应党的计划生育的号召。生不生孩子是自己的事,党也管的太宽了,用的着都向党身上靠吗?真想不到能够参透男女围城的圣人却是一个充满童心之人。如此看来,无厘头还能够使人变得深刻。
在当代文学里,王小波算上一个异类,也是一个无厘头头目。大家都推崇“沉默是金”,他却写文章《沉默的大多数》鼓励大家多讲话、说真话。人们都过着程式般的生活,他就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让人们去追求一种放逐的生活。这样看来,无厘头还能够使人具备批判精神。
钱钟书走了,王小波死了,周星星再也拍不出让我们心动的片子。当反程式的无厘头也变得程式化,无厘头便变成一种可怕的传统和简单的重复。当无厘头少年都老去的时候,你会发现曾经有趣的东西会变得无趣,曾经的感动会变得可笑,自己关注的只剩下真真切切的利益,这又是多么一件可悲的事啊。真不知道人到底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
非常羡慕《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一个终生都能无厘头的人是可敬的。在射雕里,虽然他武功最高,但他却不用来争名争利,而是用来玩耍,在物质社会里谁又能像他那样做呢。在故事里,虽然他不是最富有的,也不是最出名的,更不是戏份最多的,但我相信他是最快乐的。
老顽童也不过是一个虚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老顽童肯定是活不下去的,别人见了他会说:都这岁数了,还玩什么无厘头,哪里凉快往哪里呆着去吧。
今天,你无里头了吗?
我是无里头我怕谁?
我无里头,故我在!
无里头,年轻无极限!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无里头慢慢变老!
无里头,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什么是无里头??
----
--出名和打字是年轻人的事 ,我负责讲古。
--我回到原点,你站在中间,一个圆圈。
--我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