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tesail(白帆)
整理人: yerk(2004-07-05 19:36:59), 站内信件
|
中国的经济过热了吗?
自2003年在经过非典冲击的中国经济GDP增长达9.1%后,国内经济学届就有了经济过热的论调。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劳动力市场和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环境下,影响经济的因素即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令我们在分析经济增长成因上存在着较多的变数,而过早地下经济过热的结论可能为政府正确决策设置障碍,更会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正常的发展。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发展上并非是整体过热,而是局部过热,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存在着较严重的浪费的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难以触动的问题。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大型钢铁项目的上马就很能说明问题,这种盲目投资,影响国内行业布局的项目不见得只“铁本”一家,只是这一家过大,过于招摇了,这种不管管控,不管政策的项目,在个别想要政绩的部门是经常发生的,而部分地区招商引资规定,对招商人员进行奖励,同样也促使一些项目上马盲目,让经济投资呈现局部过热的局面。追究起来,这种投资分布不均衡,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口号,当初这个口号确实起到了鼓励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二十多年后,如果这个观念还根深蒂固被滥用的话,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反映,因此引导经济走向正常的平衡的发展,将成为避免未来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而崩盘重要方面。
其次,中国经济的接近两位数字的增长,是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趋势,其中,2003年经济的未受非典因素影响而呈现的较高速度的增长,正可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量上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能采用同样的标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是有目共睹的,而近期国家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经济平衡衡状况的改善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由于地区间平衡发展的改善而呈现较高速成为必然。从去年经济发展来看,经济泡沫并没有完全清除,除了房地产开发仍呈上升趋势外,汽车工业特别是家庭用车生产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速较高成为突出现象,而这种现象如果持久下去,对经济整体影响较大,比如成品油市场和道路交通设施,都会将经济拖入一种另一种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境地。所以,由此而派生的经济投资,国际资金的加入,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再次,中国经济腐败是政治腐败的源头,特别是在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确定过程中,这种腐败尤其明显,而治理这类的腐败又没有刚性的手段,因此,加速投资成为腐败发展
的必然现象。为什么中国诸多省份的交通厅局长纷纷落马,交通投资较大较多成为这些腐败的温床,而不仅在交通,其他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腐败也是经济较高速发展的必然,权力成为决策腐败的重要关口,而现在中国的高官异地任职等形式,除了客观上为抑制腐败之外,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项目的上马和浪费,都会加速经济的拉动,但实际上又会呈现虚化的经济繁荣。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仅是经济过热的体现,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果片面的去急刹车,不但会对经济有破坏作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形象也会有所影响,虽然其影响多数是隐性的,但是若想减弱其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就应该综合对待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整,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去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正常快速的增长。
20040510
---- 常驻【社会百态】版,关心小事大事天下事
不离【古今纵横】区,注意你说他说大家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