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99(随风远飘)
整理人: icecream(2004-12-29 16:50:35), 站内信件
|
我为瓦全,不为玉碎
我的思想有的时候可能是属于异类,总是与一些传统思想格格不入。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一个思想家,而一直排在武夫的行列。思想的不到升华,就像友人说的:你翻来覆去也就是一名武夫。
记得一次与友人闲聊,谈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一个关于人格的话题。友人显然很是推崇这样的思想和境界,当问及我时,我不知不觉的显出了异类。
我觉得这句话的弱点在于只观其行,而忽视其质。玉是什么?按照物理学来讲,玉的本质其时就是一种石头,一种好看而少的石头。正因为它的稀少,所以才显得娇贵。我记得鲁迅先生在文章《在仙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其实玉的价值也就体现在物以稀为贵上。因此而言也就排在了大白菜同等的行列,玉的稀少,便开始有了价值。便被一些有思想,有品位的文人墨客加以重视。冠以文字美化,用以雕琢成饰物,戴在手指上,插在头发上,挂在脖子上。摆在住室的显眼位置,或是收藏起来,作为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渐渐的玉也就有了灵气,在其身上附加了一个“辟邪”的职责。正是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地位。使玉成为富有者,清雅者的象征。
而瓦呢?却是由泥土烧制而成,虽然经过火的洗练但是由于瓦的祖先是泥土,所以显得寒酸和贫寒。而且数量奇多不能满足物以稀为贵的要求,所以备受冷落,被人瞧不起。从而也就不能得到玉的待遇。也没有玉那样闲适的职责。好一点的瓦成为屋瓦,挡挡风雨。差一点的变成器皿储存一下米面。最低贱的成为人们便器,整日里不厌其烦包容着大小便。
物质存在的数量不同,出身不同。却有这样大的差别,我觉得这种现象乃是丑陋,玉和瓦都是物质,之所以待遇不一样,是有思想的人给予他们的附加。不管是玉还是瓦,它们本身都是平凡。玉的高贵有攀附显贵,低首富有之嫌。它本身附从的就是权,钱。没有这两样作为物质基础的支持,玉本身也不会这样豪贵,它是富有的象征,是富有的体现。
瓦虽贫寒,但是贫寒中却有不菲的平凡。默默的遮风挡雨,从不曾有一丝抱怨。不管是服务对象富有也好,贫贱也好,它都能一视同仁的忠于职守。人的地位也不会因为瓦的存在而分出三六九等。不管你富有还是贫穷,你都要用瓦挡风雨。从而在这方面不会有所不同,不会因此产生身份的高低贵贱。
作为人也一样,我不喜欢攀附豪贵,更不希望做权利和金钱的附属品。我具有自己思想,具有自己性格,随然我贫贱和平凡。但我不愿成为玉,不希望像玉一样那样奢华。我骨子里就是一块瓦,很普通的隐在大多数的行列,默默的生活和工作。在没碎的时候平凡的体现着自己的价值,等到碎了的时候在反归于泥土,在回到我祖先的怀抱中。
我不想成为玉,理所当然的不会为玉碎,我本身就是一片瓦,所以我尽我的努力要为瓦全。要如瓦那样,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