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talkshow(北社来的蓝老虎)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4-26 09:27:24), 站内信件
|
记者文昊宇香港报导/一九二三年「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成立,标志著「香港电影萌芽期」正式开始,逾二十间大小规模的电影制片公司和代客摄制影片公司纷纷成立。香港首部出品和公映的电影《金钱孽》,是一部叫座不叫好的短片,该片挟首部港产片之名吸引大批观众,但大部分人看后都有感被「出卖」了。该片与上期介绍由「民新」拍摄的长篇故事片《胭脂》既叫座又叫好的反应迥异,究其主因与制作粗糙和不用心不无关系:该片并非由出品的电影公司工作人员亲力亲为摄制,而是找另一间电影公司,前后花了不到二十天时间代为拍摄。
在介绍《金钱孽》之前,先看看在香港首次公映的彩色电影和报章上的首个电影专栏的概况。
非人工加色的天然彩色电影,于一九二○年面世,美国著名导演葛雷菲斯在他导演的名片《赖婚(Way Down East)》中,把局部摄制成彩色影片。其实,世界在未有彩色故事片前,已有彩色新闻纪录片公映。香港也曾公映过一部时事风景彩色新闻纪录片,时为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地点是「新比照电影院」。此片与差利.卓别灵主演的《小孩子》同期公映。
差利.卓别灵(图中)(大纪元图片库)
而香港有彩色电影的试制,则要等到一九三八年,由「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的《广州一妇人续集》,局部影片是彩色的。「天一」创办人邵醉翁亦是中国首部试验有声电影《钟声》的创始人。
图为邵醉翁。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6月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明确提出反对「欧化」倾向,公开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首部电影《立地成佛》,强调道德感化、佛理点悟作用。(大纪元图片库)
香港电影界的另外两项创举亦于一九二四年发生,当年香港有了第一个报纸上的电影专栏——《华字日报》的「影戏号」,又出版了香港第一本电影刊物——「新比照电影院」出版的《新比照映戏录》。
至于电影制作公司方面,继「民新」之后,一九二四年上半年,香港出现了第二间电影制片公司,名叫「大汉影片公司」。「大汉」的创办人是留学美国的电影摄影师彭年和陈植庭,公司的先进制片机械同样购自美国,但只出品过一部新闻纪录短片——《孙大元帅阅操授旗典礼》;此片在广州拍摄。
「大汉」的主要业务是代客摄制家庭生活纪录片、故事片如《香山模范乡》等,是香港首间代客摄制影片的电影公司。只要拿出一千港元,就可以委托「大汉」代为摄制一千尺的影片。
而在香港公映的首部港产故事短片《金钱孽》,就是「大汉」替「两仪制造影戏公司」摄制的。「两仪」是香港首间「一片公司」,成立于一九二四年,创办人是卢觉非、庞勋祺和蒋爱民。所谓「一片公司」,是指只拍过一部影片便倒闭的电影公司。
《金钱孽》是一部诙谐片,导演是卢觉非,主要演员为庞勋祺(饰演一园丁),还有一名年约五、六岁的小童,他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童星,可惜不知他姓甚名谁。电影在「香文君花园」拍摄,时为一九二四年十月,并于同年十月十八日在湾仔「香港大戏院」公映,同年十一月十七至十八日,又在「香港青年会」公映。由于《金钱孽》是在香港出品和公映的首部香港电影(比「民新」于广州拍摄的首部长篇故事片《胭脂》公映的日期还要早四个月),所以很受港人欢迎,两次公映皆全场爆满。
但《金钱孽》叫座不叫好。《金钱孽》原意是要「描写不义之财理无安享的信条。著实点化社会拜金主义的弊端」,不过,当时报章批评此片不但做不到「改良风化的一个指南针」,而且「是一场胡闹」,「简直找不出半点地方来,可以得到一个好批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