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真伪讨论与辨析>>说不尽的伪科学>>[转贴]黄叶: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

主题:[转贴]黄叶: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
发信人: jeter@GZ()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2-19 13:49:23), 站内信件

标  题: [转贴]黄叶: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Wed Aug 30 01:37:11 2000), 站内信件

发信人: jasper (铁碎牙), 信区: Course
标  题: [转贴]黄叶: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Sat Jul 15 19:18:47 2000), 站内信件

转贴自新语丝读书论坛
http://www.xys.org/forum/messages/25055.html

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
----黄叶

早先在网络上看到有关“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的争论。认为造假的一方
从几何学,物理,无线电等多种学科的角度论证,美国从没将人送上月球,
一切都是骗局。现在又有人旧话重提。

争论的起因,是欧洲的一位摄影师David Percy 在Foretean Times杂志上质
疑NASA的阿波罗飞船登月照片,并确信阿波罗飞船登月的镜头属于伪造。虽
然在西方,这只引起了小小的议论,在中文网上却反响强烈。争论的结果,
是认为造假的一方大胜。“太极科学”已有专著论证。几年后的今天,网络
上不时还有人贴出文章说阿波罗飞船登月属造假,也没有人能有力地反驳。

鉴于国人很容易相信一些与内心期望相符的论证或结论,很有必要批驳一番,
免得似是而非的观念流传而真相却湮灭了。比如“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水变
油,在九二年底的几乎所有国内报纸上大张旗鼓地激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
回家乡时,多次有人问我是不是真的。尽管中学课本就讲授了能量守恒定律,
在铺天盖地的宣传面前,一切常识,常理都显得单薄无力。亩产万斤只是早
年的一个例子罢了。尽管在水变油的骗局露馅之后,著名的科学家何祚庥
“勇敢”地对其进行了批判(虽然好些年已经过去了),但宣传力度如此之弱,
有多少人不再为“第五大发明”而骄傲,很值得怀疑。当然,何大科学家的
功绩并不在此。

另一个例子是邱满囤的老鼠药,所有大报都介绍了,中央电视台有专题节目
介绍。我当年也信以为真,觉得中国能人真多。后来,邱总状告五位科学家
侵犯名誉并胜诉,只因他们指出其老鼠药含禁用的剧毒药。如无此奇案,我
也许仍不知真相。尤其让人惊异的,是法院只采用有利于原告的证据,证人
是北京一大学农学系,据说他们用核磁共振仪证明其中不含氟元素,公安部
提供的含氟元素的证词倒未被采纳。这其中奥妙不提也罢。据我每次回家乡
的观察,八十年代后期,斑鸠绝迹;九零年左右,喜鹊绝迹;九二年左右,
原先几十上百只成群的八哥绝迹;九四年左右,令人心烦的乌鸦绝迹,老百
姓传言,它们被天收了;九六年,居然数百只成群的麻雀也绝迹了,我经历
了一个寂静的冬天,“伟大领袖”的宿愿也终于实现了。我的家乡没有工业,
也没有大的污染,我无法不将这一切与黑心的老鼠药商人联系在一起。人们
在播种之后,往地里撒上毒饵,因为老鼠实在太多。杂食类的鸟都遭殃了。
在乡下走路,路过人家时曾是要很小心的,因为家家养狗。进入九十年代后,
犬吠声已经近乎绝迹。几次回家,在四十里路上,和走亲戚的十来里路上,
我没有见过一只狗,只见过一只猫。在别人家见到的几只猫和狗,都被拴起
来了。它们再也不能自由地到处遛达了。鸡往往误食毒饵,我舅竟然因此练
出“医术”,他先剪去中毒的鸡的颈毛,剪开嗉子,去掉毒饵,清洗后再缝
合,救了鸡命无数,虽然开先的几位鸡留有歪脖的残疾。

至于练气功的神汉仙女们,接踵到大学里作报告,弄得教职员工学生神魂颠
倒者不是一两个。他们可以呼风唤雨,超越时空,可以把水分子改变结构。
我亲见“七仙女”自称可以看见人体血液中的癌细胞,可以把水变酒(耶稣
也能),有个科学家用仪器去检测,居然有响应信号。玄学如未来学之类蓬
勃发展,俨然有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景象,人们憧憬着二十一世纪会成为
“中国人的世纪”。虽说他们宣扬自己的学说很正常,但他们上面有人,反
对者要么没有地方反驳,要么会受压制。当读到水变油的专题报道时,我和
同学把那人和记者们大大地嘲笑了一番,然而却无法告诉公众。不然,也不
用几年后由何科学家来大出风头。

现在好了,有网络可以发表意见。大家有个相对公平的辩论场所。奇怪的是,
在中文论坛质疑科学的一方往往占上风。这当然与他们很有恒心,坚持发帖
子有关。也许,作科学研究的人不屑反驳或无力反驳?也许,作科学研究的
人本身就不相信科学?也许,想辩驳的人对别的学科太生疏?既然疑问依然
存在,就有必要辩论一番。

好些人对美国人没登上月球有一种盲目的热情,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证据,论
证不加思索。或许在心底唯愿美国人撒谎,登月从未发生?如此,则中国就
不会落后太多,心里更多一分安慰。或许希望证明美国人撒下大谎,则中国
亩产十万斤“吾道不孤”?更何况登月之谎被中国人从科学上证明为伪,其
光荣更是无可比拟。如果能证明美国不过如此,则二十一世纪自然“是中国
人的世纪”。肯定登月作假的证据来自四方面:照片和录像资料不符合“常
识”;在月球上,宇航员跳得不够高;月面反射镜不可能反射足够的光子;
从热力学角度,月球上的通讯条件不可能把信号传回地球。

这里将对这些证据一一加以辩驳。所用反方资料均来自“太极科学”的专题
网页:http://homer.span.ch/~spaw2839/moon/Index.html。请参看其中的
照片。

一)照片和录像资料

1)平行物体的阴影在照片上一定平行吗?

不一定。

两条线看起来平行,是因为线间距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保持相等。同样的长度,
所张视角与距离有关,远者比近者看起来短。所以,除非平行线与视线垂直,
否则它们在照片上绝不会是平行线。

在《摄影专家鉴别阿波罗照片》的图一中,第一棵树与第四棵树的阴影在照
片上不会平行。摄影专家的观察力太差。

地面起伏不平时,平行物体的阴影并不平行。

2)太阳光的入射角

月球上的一昼夜为29.5天,故在月球的赤道附近,太阳光的入射角每24小时
变化约12度,每小时0.5度。Apollo 11在月面停留21.5小时,太阳光入射角
的变化约为11度;Apollo 17停留3天7小时,阳光入射角的变化约为40度。
除非知道照片拍摄的准确时间,不能知道照片上太阳光的入射角应该是多少。

其次,除非太阳光的入射平面与视线垂直,并且地面水平,不能从照片上阴
影直接量阳光的入射角。地面坡度会使阴影变长或缩短。

3)月球上明暗对比强烈吗?

非也。

《摄》一文以为月球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几乎绝对黑暗”,这纯属想当
然。月球对可见光的平均反射率为12%,照到阴影地带的漫反射光可比地球
上的“床前明月光”强得多。如果“绝对黑暗”一说成立,那么在月球上背
对太阳时,岂不两眼漆黑找不到路了?因为眼睛接收不到光。当然,如果月
面是镜面而且没有突出物体时,这种现象倒是可能的。

月球没有大气,漫反射光不能被天空反射回来,所以天空倒真是黑的。

现在来看看那些被称为伪作的照片。

《摄》之图二:“照片右上角的登月舱的阴影指向右,在3点钟的位置;而
照片右下角前景岩石的阴影怎么能指向右下方的4点钟的位置?”

找到登月舱的明暗边界,再比较阴影,阴影并不指向三点方向,而是大约三
点半方向,岩石的阴影方向比图中线条所指的四点方向略小。没影点没有图
中所画的那么离谱。

“如果从一个太阳光源所形成的物体阴影一定是平行的。根据透视画法中的
‘没影点’,平行线条的会聚点,图片二的‘没影点’是在这张照片所能见
的两条黄线(EAST和SOUTHEAST)的交叉处。因此,David Percy判断(图片二)
为伪作。”

图三:没影点“集中在被称做月球表面的一个点上,这在自然太阳光中是一
个不可能的情景”。

照片上没影点是光源在地面的投影点。所以,在照片上,阴影的延长线应交
于光源的正下方。太阳作为光源出现在照片左上角,照片中没影点正是处于
太阳的下方。

“值得注意的是宇航员的阴影部分不够暗,脸盔的暗处却反射出了一个亮的
光源。非常奇怪!”

摄影的宇航员就是这个光源。普通白纸的反射率约为85%,宇航服的反射率
更高。

“apollo-11登月时的太阳入射角大约是10度,接近地平线。”

图四:“却显示出大约26度”

“大多数NASA提供的照片和TV电视镜头上显示的阴影变化异常暗示不只是一
个光源,有时位置所处在不同的高度。”

图中用不完整的阴影来计算入射角。就算完整,图中入射面与视线不垂直,
也不能直接量得入射角。

如前所述,即使是Apollo 11停留时间最短,太阳入射角变化也有11度。

“显然,如果一个照片是真正在自然光下拍照的,它就不可能在同一张照片
中出现物体与物体间阴影方向不同的变化。”

图五:“这种照片中物体的阴影均出现变异”

地面明显起伏,阴影怎会取向一致?

图六:“这种照片有许多岩石阴影存在问题。长阴影、短阴影、灰色阴影、
黑色阴影,一些地方填补光线,一些地方没有填补。”

投向下坡的阴影长,投向上坡的阴影短。在投影方向有岩石,上坡等突起时,
会有光反射回来,使阴暗部分产生补光的效果,形成灰色阴影。摄影专家以
为一定要有人扛着反射屏才行。

图七:“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物体阴影不平行的例子。这是一个从月球表面
“实况转播”的电视镜头,这里的两个人体阴影不成平行线,两个人影出现
不同的方向和长度的差异相当大。David Percy由此认为这个镜头是使用了
一个很大的人造光源的证据,并与人体的距离很近。”

图中明显坡度不同,左边向上坡投影,右边向下坡投影。

图八:“这也是一个电视镜头,在宇航员的脸盔上出现了一个光源的折射,
占其面积的大约百分之二十五。David Percy认为这表明摄影者使用了一个
强光,且距离很近。” 

太阳所张视角约为1度,由于面罩为凸面,太阳所成的像要小些,但太阳光
如此强烈,面罩上太阳的像在底片上曝光产生的光斑比实际尺寸要大。总起
来说,太阳的像应该大。如果宇航员离得很远,光斑会比面罩的像还大。

图九:“在宇航员的阴影部分填补了光,表明摄影者配备了反射器,或者是
第二个光源。这个照射的光具有一个高度。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保持实际太阳
光入射角的原因。”

所谓补光,都是月面反射光。注意,宇航服的反射率很高。

图十:“计算表明被称为‘Apollo-17’登月时的太阳入射角为大约5度,但
在这张照片中已大大地超出这个度数。另外,宇航员身后填补了光。”

Apollo 17停留3天7小时,阳光入射角的变化约为40度。注意阴影由于地面
起伏而弯曲。

《美国伪造阿波罗登月照片》给了八张照片。

图一:“Neil Armstrong和Buzz Aldrin在月球表面的照片,相机的位置是
在登月舱的顶部。Aldrin的身体投影A比Armstrong的过长,而月球上的光只
有来源于太阳,不可能出现这种不和谐的身体投影。”

Aldrin站在高处,把屏幕调暗,可以看出他面前的地面很暗。Armstrong在
低洼处,背后是上坡。当然阴影长度不同。

图二:“日光照在Buzz Aldrin的左肩。虽然他的右侧在阴影中,但人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宇航服的右侧B,这个部位应该非常暗的,因为在月球上
光的明暗度比较是非常强的。”

月面反射。注意他的左腿内侧非常明亮,这是右腿的反射造成的。

“由于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空气)影响光,所以所有的照片应该明暗清析。
但在Aldrin的背景C却是渐渐向暗过度的。”

月面起伏不平,反射光的反射角越大,越可能被突起挡住,同时越远的地方
发出的反射光到达照相机的比例越小。所以,月面由近到远渐渐变暗。

“一个异常的物体反射在Aldrin的脸盔D。一些人认为是直升飞机,一些人
认为是12米大的玻璃物体。NASA则声称它是一个月球上的设备。”

NASA也没弄清楚。中间的亮点是Armstrong,其它发亮的部分是Aldrin的脸。
阳光由侧面稍偏后透过他的面罩,照亮了他左颊的前部和颈部左侧的一部分,
面部没有光,所以看起来是亮的曲线。透视光被面罩上的金膜反射了一部分
到他的右颊下部,产生一个亮区,看起来像是Armstrong身边的月面。

图三:“NASA声称这个E东西是飞行器的阴影。这张照片是在离月球表面95
公里的距离拍摄的。但当一架大飞机低空飞行时在地球上飞机也不可能出现
这么大的阴影。”

绝不会是在高空拍摄。由月面的起伏可以看出。月海相对平坦,若照片是在
95公里高空所摄,这些起伏将相当大。应当是着陆后所摄。

图四:“当Apollo-14号的登月舱Antares落在月球表面时,在支脚下没有坑
F,实际上飞行器着落在沙地时应该有坑。”

月海由熔岩凝固而成,只有浅表层被小陨石,射线及热胀冷缩粉碎成粉末。
下面是岩石。与沙丘完全不同。而且粉末的外形棱角分明,不易滑动。沙漠
或沙滩的沙粒由于风或水流引起的相互碰撞,棱角全被磨掉,所以容易流动。
而且着陆时,细小的粉末被吹走很多,支架不会在月面留下深坑。也不会由
喷出的气流留下深坑。

“有一个类似脚印在蹬月舱的左侧G,但在这以前没有人到这里来。”

根本不能称为脚印。

“在登月舱的左侧写的“United States”H是清楚可见的,而这理应是阴影。”


月面反光及金箔反光足够照亮。

图五和图六:“John Young(照片⑤和JamesIrwin(照片⑥)向人们展示了一
个没有星星的月球天空J。如果NASA不能仿制月球天空,也许选择一个简单
的黑色背景更为容易得多。NASA声称太阳光非常亮使星星的光失去。”

曝光强度由亮度决定,太阳比星星亮何止万倍,如果以为照片上的天空会群
星闪烁,那才是荒谬。

注意Young的弹跳高度,约有星条旗的十条条纹那么高。后面会讨论跳高问
题。

“在登月舱的阴影侧标记着美国国旗和‘United States’是非常清楚可见
的K,但在这周围的金箔却是黑暗不可见的。这种效果可在一个摄影室用聚
光灯照射形成或技术处理。”

由图四可见,登月舱至少有一面没有金箔。其次,暗的这面被打开,正在卸
货,即使有金箔也被压在下面。国旗等被卸下的白色物件的反射光照亮。

图七:“Alan Bean出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他的头顶清楚可见,但这个照
相机是在Charles Conrad的胸前;地面平坦,头盔的顶L应该在照片中是不可
见的。”

Alan Bean是下蹲或跪着的姿势。从他胸前摄像机的角度可以看出,他的位
置比Charles Conrad低。同时月面很不平坦,从他身后的地形可以看出。

“人们可以看到在Alan Bean的头盔里的阴影M出现了不同的方向,这必有多
个光源。”

面罩为凸面,阴影的方向会被歪曲。多个光源将产生多个阴影。

“Bean手拿着的仪器N在底部出现强烈的光线,这种现象是由多光源照射形
成的,如果说是Bean的衣服使光线反射到仪器上,但仪器的其它部位不是太
强烈和光亮。”

仪器下端为平面,刚好反射他右肋下衣服的反光。所以很明亮。其它部分为
柱面,反射的光不在照像机的方向上。

图八:“在这张照片中,一个十字象限线被遮盖的P点,每张照片均有十字
象限线Q,这可能是光的反射作用使这个线破损,但这也可能是一张剪贴照
片。”

亮的物体在底片上的像比实际尺寸大,较暗的细小物体的像如果覆盖在它的
上面,就会被掩盖而消失掉。看看美人照和目前国内流行的结婚照,人人面
如温玉,毫光闪闪,所有细节都消失了。就是因为曝光量大,什么皱纹,青
春豆都没了,线条也没了,只有模糊的一片脸,黑眼珠,鼻孔和血红的嘴。

“这张照片的前景,人们可见一块石头上刻有好象一个英文字母‘C’的R处,
这是一个舞台道具中的编号。”

这是最“过硬”的“证据”。好些人抓住不放,更指出在NASA的网页上,有
时“C”消失了,于是认为NASA在掩盖。

首先,这个物体一定是岩石吗?我以为不是。旁边的月震仪只有一个三角架,
显然不能作什么事。仪器在哪里?就是这个玩意。有一段录像里,宇航员在
月面蹦着往前走时,身边挂着个东西晃来晃去,其大小,形状正是这个“石
头”。仪器的隔热,防射线的保护层被做成这个样子,远看就像块圆石。

其次,月面的岩石没有这么圆滑的形状。因为只有在水流或是风的长期冲刷
作用下,才会有圆滑的外形。在所有照片中,没有类似的岩石外观。

再次,仔细观察其它几篇文章中的放大照片,“岩石”上角处有两个浅色的
环,估计是引出的导线,在右角隐约可见水平的细线。

图中的“C”色调偏红,当照片的红色色调变浅时,它就渐渐模糊。如果仔
细看,它并未消失。红色越深,它越清楚。这就是所谓的掩盖。

“照片中的地面所留下的轮胎印出现了一个异常的痕迹S。而这种轮胎印可
以用布景技术制作。如此清楚的轮胎印和足迹的形成是需要水的,然而在月
球表面是不可能得到这么潮湿的环境的。”

如前所述,月球土壤的颗粒不圆滑,不容易相互滑动,所以可以形成清晰的
印迹。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137.2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