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手机专区>>● 阿尔卡特>>【技巧心得】>>手机短信陷阱之不完全手册

主题:手机短信陷阱之不完全手册
发信人: wy1852008(#¥—天生—…)
整理人: ykiss(2004-04-22 17:08:16), 站内信件
手机短信陷阱之不完全手册
(http://www1.gznet.com 2004年4月14日 更新时间:14:22)


--------------------------------------------------------------------------------
■核心提示

  短信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形形色色的垃圾短信形成的“短信陷阱”开始不断骚扰着人们的手机,把一些人搞得苦不堪言。

  “平时我习惯把手机放在办公桌上,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谁用我的手机订制了网易的‘非常男女’。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在手机接到一些乱七八糟的短信后,觉得十分奇怪(比如我经常收到:某某女,26岁,性格开朗……之类的这种短信)。后来,有一次我在看移动话费清单时,发现一项从来没有见过的数据业务费,一个月要30元。经打听,才知道自己可能开通了某项短信服务。”近日,金华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吴小姐向记者叙述了她一次不愉快的短信使用经历。

  为了取消这项服务,吴小姐打过1860的人工台,也打过网易的服务热线。可是每次取消以后,没过几天这项服务就又回来了,每个月的钱也还是照样扣除。如此反复几次,吴小姐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项服务取消?

  其实,像吴小姐这样深受短信陷阱困扰的人有不少。短信业务作为电信业务的一项增值服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如果说在前几年短信还只是以年轻人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短信已经成为所有手机拥有者的话题。像写信、打电话、上网(聊天和发电邮)一样,短信已经成了人们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过它比写信快捷,比打电话便宜,比上网方便,诸多优势使它成为利用率最高的交流方法之一。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把短信称为“第五媒体”。不过,短信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形形色色的垃圾短信形成的“短信陷阱”也开始不断骚扰着人们,把一些人搞得苦不堪言。

  下面是记者采访和收集到的一批垃圾短信,希望手机用户使用短信业务时能予以防范。

  循环短信陷阱

  “今天是妇女节,祝你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把此条短信转发8人,你母亲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你母亲就会遭到不测。实在对不住了,我也是被逼的,哥们,就发吧!”相信不少人,在今年3月8日的时候都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出于“不发,对不起母亲;发了,可以图个吉利”的想法,大部分人选择了转发。类似这样的循环短信,出现的时间已经很长,不过像这种借祝福之口,发诅咒之实的短信出现的还不多。

  其实最普遍的循环短信,是利用话费作为诱饵,来欺骗广大消费者的。如“快!热烈庆祝移动通信公司用户突破3亿,借此机会向广大用户表示感谢。只要把此消息转发10位移动用户,您的账户上将加上49元话费。我试了,真的。你快点!”因为这样的短消息往往是熟人、朋友转发的,所以不少用户接到后,会毫不迟疑地再向10位熟人发出,结果谁的账户上也没有增加话费。由于这样的短信泛滥,为了澄清事实,移动公司还特地召开过新闻发布会。

  提醒:第一种类型的循环短信完全属于垃圾短信,编写的人是抓住了人们图吉利、免灾的心理。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发到我这里,就应该停止了”的想法,就可以有效控制该类短信的泛滥。而第二种短信,只要广大用户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这个道理,就不会受骗上当了。

  网络短信服务

  利用手机订制网站上某项服务内容的情况,我们称为网络短信服务。一般正规的网站或公司,在用户第一次订阅信息时,会向你的手机发送确认密码,等你把密码输入正确后才能实现订阅(当然有个别网站程序极其不规范,在下载或订阅时,只需一次输入手机号码,之后并不会给手机发送验证码以确认,所以存在别人代订的可能性)。但是,当你在一个网站订阅一种信息以后,再进入这个网站时,不需要再输入密码就会进入了预订状态。这时,如果你稍不留神点中了“订阅”按钮,不必输入密码,就会成功订阅这个信息。

  在网站订阅短信服务时,订制手续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一旦用户需要退订,就会碰到很多麻烦。用户上网要取消订阅时,就会发现那个取消按钮非常难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在网页的某个隐蔽处找到。不过,就算你找到了按钮,也不一定能顺利退订。因为很多网站要求用户发短信或是打电话过去才能取消服务。而当你打这个电话的时候,会发现服务热线总是占线,而且这种电话往往是长途。

  总之,网站设下的重重障碍是一环套一环。同时,即便用户取消了短信服务,费用要到月底才能取消,而不是当天。

  提醒:现在网络上经常有一些十分诱人的栏目(比如两性话题、同城约会),其中很多是需要先输入手机号码才能进入。这些栏目的收费条款往往都没有写清楚,且用户很可能会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订制了某项服务,所以手机用户在填写时要非常小心,不要因为网上的内容诱惑了你,而花冤枉钱。

  退订短信方法,可以拨打移动热线1860和联通1000热线,或是发送“00000”至SP短信服务号。

  广告短信陷阱

  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或多或少地收到过一些广告短信,如商厦开业、商品推销、有偿短信息游戏介绍、手机邮箱订购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做假证件、卖走私车之类的违法广告。比如下面这条短信“本公司代办各种学历证明、驾驶证,拨打×××电话咨询。”其实无论是正常的商业广告,还是做假证之类的不法广告,这种不经用户许可擅自发送的短信,都侵害了用户的正当权益。

  在今年2月底,河北一位律师状告某运营商发送广告短信侵权一事终于尘埃落定,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下达民事调解书认定,未经手机用户允许,通信运营商不得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用户发送商业广告信息。

  提醒:用户一旦收到办假证这类非法的小广告,可以提供给当地工商部门或公安部门,他们将协同电信管理部门,要求移动公司限制此类短信的发布。对于干扰了正常的通信,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的其他广告短信,用户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接受和不接受服务,选择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和《电信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电信用户有权自主选择使用依法开办的各类电信服务”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骗钱短信陷阱

  “××集团为了庆祝成立50周年,特举办GSM卡抽奖活动,你中了二等奖,请同本公司联系领奖事宜,联系号码××××。”这就是一条典型的骗钱短信,为了增强中奖的可信程度,往往是通知你“中了”二等奖或者三等奖。当你将信将疑地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对方会告诉你奖品是空调、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并且告知价值是多少万元的奖金。不过,你在获得奖品之前,则必须预先把邮资、贵重物品保价金、个人所得税等金额存入某个银行账号。往往刚开始只需交纳邮资,等你交纳了这项以后又会继续另立名目,向你要更多的钱。等到“中奖者”把这些钱预存到银行卡后,对方的手机号变成了空号,这个公司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以上这种骗钱短信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可是下面的一些骗钱短信却会屡屡让人中招。例如某些SP运营商会发“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这么久都不找我,不会把我忘了吧?”这类短信到用户的手机上。看到这样的内容,看到陌生的号码,你肯定会以为对方是自己某位老朋友,顺理成章回复了询问对方是谁之类的短信。就这样你掉进SP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其实这条短信是SP发来的诱惑短信,不管你回复什么样的内容,都会被默认为你已经在他的网站上成功注册,并且开始收费了。

  提醒:上文提到的第一种类型“中奖”短信都是假的,其屡屡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了人们的博彩心理。所有这类短信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在取得“奖品”以前,“中奖者”必须预交一笔钱。

  至于第二种骗钱短信,用户要仔细看清短信发送人的代码,如果是手机号码,可能真的是朋友在跟你开玩笑;如果是四位数的SP特服号,那你就要多长个心眼了。一旦发现中了招,就要立即取消服务。

  免费短信陷阱

  有时候世界上还是会有不要钱的“午餐”的,不过你在食用这种“午餐”的时候,却要多长个心眼。一些SP运营商,在开展业务初期,会为用户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用以扩大顾客群。比如免费写发短信和赠送新闻等服务。

  不过,这种免费服务都有期限,往往在一个月或者数个月以后,SP运营商就会正式收费。如果用户不留意的话,就会忘记收费这件事情。而在一定期限内,用户没有退订,SP运营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了赚钱大计。

  提醒:最好的防止方法是不要贪图小便宜,只要不订阅,以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如果用户希望尝试一下免费订阅的服务,那么在订阅初期就应该仔细看清楚服务条款。要详细了解免费时间、收费情况、退订方法等内容。

  

  互动短信陷阱

  现在电视上有一些互动非常强的节目,这些节目在荧屏的下方都会显示“发送××××到××,就可参加我们的节目”。其实,这中间有一批就是短信陷阱。

  很多消费者看到此类互动节目,都以为短信是一毛钱一条,于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就发了一条。但实际上,向电视台发送这些短信价格非常昂贵,一条短信往往需要1元或以上,比普通的短信要贵10倍以上。同时,很多发送过短信的用户,即被和电视台合作的某SP运营商收取了包月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移动用户在发送666至8009以后,就很可能被收取8元的包月费,如果没有及时退订,每个月都要扣8元的月费。

  东阳的一位铁杆球迷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在进行中国国奥队对马来西亚国奥队那场比赛时,我发送56到8006,事后发现扣了20元钱,心头像掉了一块肉。后来,才知道每月都会扣20元钱,所以想尽办法取消。我发00000到8006,回复说我取消了所有的服务。”

  提醒:在参加互动节目以前要仔细看清收费情况。如果没有明确写明收费标准的,就不要随意参加。如果以前参加过这类互动节目的用户,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收包月费,可以去移动或者联通营业厅拉话费清单,看看有没有数据业务费或者数据业务增值费。如果想取消这些服务的用户可以发送“00000”到相应的SP服务号码。同时,用户也可以打电话1860或者1000人工台,寻求帮助。

  恶搞短信陷阱

  恶搞短信,一般都是在朋友之间转发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底线,只能称为恶作剧短信。比如以下这条:“对不起,您的手机欠费,SIM卡已报废,请速到电信部门补办。”其实,这样的短信只是朋友之间开个玩笑,并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后果。不过恶作剧短信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就是恶搞短信了。

  在不久前出现的“慈善捐款”恶作剧短信,就是一种恶搞短信,并一度困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比如在手机用户收到朋友发来的“亲爱的,有些话当面不好说,请你把2发到8858,我在那里给你留了言。”收到短信之后,如果发送2到8858,得到的回复却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已成功收到您的2元捐助”。发送2的还好,有的用户甚至发送30到8858,为此在不明情况下为慈善事业“捐款”30元。虽然在不经意间办了一件好事,可是大多数中招的用户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提醒:这类短信应该说是防不胜防,因为发送的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惟一的防止办法,就是广大手机用户在朋友之间开玩笑的时候,要注意底线问题。

  遇到短信陷阱

  请与我们联系

  本版刊登的手机短信陷阱,是记者近日来通过各个渠道采访、收集的,希望能给手机用户在使用短信时提供借鉴,避免上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手机短信陷阱了,但疏漏是不能避免的。因为现实中的短信陷阱仍在不断地变化翻新。

  如果,哪位读者在短信使用过程中,碰到了有别于本版刊登的“陷阱”,那么可以拨打记者的电话:3186536,或者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向我们反映。我们将会通过报纸,继续提醒广大手机用户。

来源:金华日报

 



----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