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tlle.fei(小菲菲)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4-06 11:25:36),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picture版a_z_i的《《心动》— 曾经的那份感动》★ (超长,但我超喜欢的一部电影,请耐心看完。。)
绘图应该是陈淑芬吧。。小柔:梁咏琪, 浩君:金城武。
呵呵,贴了好久,手酸。。。
张爱玲曾经在自己的小说里这样写道:
在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在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垠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碰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有轻轻一声,哦,你也在这里……
如果相识是一种缘分
那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的呢?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
都好象发生的很自然,很简单
可是,却也不竟然…
真的已无所谓坚持与不坚持了。
坚持又怎样呢?坚持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也许,有些爱,真的只能放在心中作为一段怀念,
有些恋,只能夹在日记里,作一页书笺。
如果,我们注定相遇在错误的事件和地点,我们唯一能留下的也只是一段永不遗忘的岁月和心动的痕迹。
>
故事总要有个开始。
不忘的是一九七七年。
十七岁的小柔,还在一间女校念书。
虽然身边的都是女校同学,包括跟她出双入对的陈莉,但小柔期待着浪漫的爱情故事。
而浩君已经十九岁。
因为去年大学没考上,现在在家中自修准备再一次冲刺,但他,花最多时间却在弹吉他上面。
那年,小柔与浩君擦身而过,浩君偷望她的眼神让她心里万般期待,可惜浩君由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示。
其实,在不久之前,浩君第一次见到小柔,那一次小柔并不知道。
<img border='0' src=alt=http://gallery.2088.com.cn/illustrator/photo/pingfen/heart1/heart11.jpg width=450>
透过音乐行的玻璃橱窗,浩君看到她不小心撞到玻橱窗上,却假装没事,直至知道没人看到,又痛得捂著头。
她这一个清晰的印象,令浩君第二次真的面对小柔时,居然撒了一个谎—介绍身边的女伴是他的表妹。
却也因为这个被全世界都看穿的谎,使小柔凭她女性的直觉,知道将会有事情发生。
不知道冥冥中的恋人要擦肩多少次才能换来这样的相遇。
第三次。
在灯光幽暗的Party里,男孩在台上弹吉他,女孩和好友在台下兴味十足的欣赏。
朋友为他们介绍时,浩君说,那并不是他第一次见到她……
第三次。
第三次的见面。
在一群爱玩音乐的男孩子练歌时,他们二人终于说话了,而且是小柔主动的。
浩君一而再的含蓄令小柔心有不甘,在一次派对里,小柔借酒状胆,要向浩君问个明白,却在浩君胸前呕吐出丑,小柔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
年轻时的爱情总是特别简单的,浩君和小柔很快的走在了一起。
在女孩家那条清冷的后巷里,他们拥吻;在电影院和公车上,到处都有着他们的快乐。
说不出那种日子有多沉醉,说不出那份感觉有多温馨,也说不出那份喜悦和那份痴迷。
浩君认为这一段恋情是小柔追他的,只是浩君后来居上。
但这样的时候,什么原因是不能阻隔二人爱得如此彻底、直接,昏天黑地。
十七岁的爱是从不修饰的。
小柔和浩君的那一场70年代的恋爱,看似平淡无奇,在张艾嘉的镜头里却很美得出奇,足以撩拨人的心弦。
直到在一个晚上,学校的舞会散场之后,浩君和小柔舍不得分手回家,只想一起共渡。
而两个人最后居然是穿著整齐相拥,直到天亮。
二人笑著冲出旅馆,这一夜所渡过的,是只有他们这样的年纪和心境才能感受到的纯粹的幸福!
但这一夜却也成为二人永远分手的起因。
大人永远都认为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情,等大了再谈爱吧!
思想复杂的大人怎么可能了解单纯的情感是如纹身般的印在心上。
但大人的权威无上,最终为两小无猜的爱情自动画上了一个带着封印的休止符
一个不足十九岁的男孩和一个仅仅十七岁的女孩。
这样的爱情也许早已被注定结局。
因为年轻,因为年少的轻狂和草率,男孩和女孩赌气得分了手。
“做母亲的,最大的武器就是那伟大的母爱。”电影里,张艾嘉技巧的让编剧说出了这句道白。
有趣的是,多年之后,小柔的母亲也不经意的说道:“孩子哪斗得过大人哪
小柔身边的好朋友陈莉,穿插在这对恋人之间,是小柔倾诉的对象。有时是泼冷水的,但也是小柔向家中撒谎的好藉口,当然更是他和浩君最适当的传话筒<img border='0' src=alt=http://gallery.2088.com.cn/illustrator/photo/pingfen/heart1/heart25.jpg width=450>
巨大的打击令伤心的小柔找陈莉哭诉,想不到在同一时候陈莉竟选择了向小柔表示了她的爱意。
小柔一时无法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同**意,竟然一巴掌打到陈莉的脸上。
那一天,小柔同时失去两个她心爱的人,她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当小柔的父亲再一次迫来警告的口吻,如果浩君不能考上大学,就一辈子也别想再见到小柔。
而同时, 浩君被小柔母亲的泪水软化,答应她考上大学那天才再见小柔。
在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和冷落下,浩君不得已放弃考大学的念头,但愿逃避可以冻结对眼前这一切无能为力的忧伤和绝望。远渡到了日本,去寻找另一个生活的开始。
若干年后,二十五岁的浩君已在旅行社里找到自己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为华人旅行团做翻译和导游。
而且。
他结婚了,与太太定居日本。
即使工作逐渐成为浩君生命的一部份,没有放弃的依然是他的吉他。
或许那不只是一份爱好,还是份默默的怀念。
当初为了需要金钱而典当了的吉他,后来又赎了回来,也带到日本。
就算买了新的,这一把是舍不得丢弃的。
数年的光阴荏苒在影片中却只是那短暂的一瞬。
在一个忙碌混乱的下午,小柔的面孔突然出现在浩君面前。
两个人不尽愕然。
浩君和小柔在日本再度相遇,刹那间,过去的记忆纷至涌来。
没有想到的是,幻想过数千次的重逢,竟然是这样。
更没有想到的,是依然未变的心动。。
成长了的小柔,已是香港一家时装公司的代理,经常外出事务,东京只不过是其中一站。
寒冷的街头,当二人走在一起,似乎又回到少年时期。
浩君一如当年的敞开风衣将小柔拥入怀中的时候,爱情,又不可思议的回来了。
那个夜里,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只是这一次,二人没有任何考虑就做了当年没有做的事。
那是感情上的一种弥补吗,还是灵魂上一种等待许久的悸动。
浩君坦诚的告诉小柔他已结婚,而小柔自己也麻木的,不停的有着新男朋友。
他们还是相信,仅仅属于他们的这份爱是不变的。
浩君和小柔就是浩君和小柔,与别人无关,亦不是什么忠诚不忠诚。是任性的,是不负责任的。
爱情,真的一直停留在17岁那年吗……
浩君和小柔之间的故事是一开始从小柔的角度去讲诉的,也许在一个男性的眼里--这对浩君是很不公平的,但也许这就是命运。
陈莉对小柔的同性之爱自始至终没能得到同情和认可,而她和浩君之间的纠葛则有一种错上加错的凄美。
有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个体的命运、也决定了男女之间的缘份。
正因如此,张艾嘉这个已谙人情世故的女子才会问道:
为什么这个女人会跟这个男人而不是那个男人在一起,
为什么一个男人爱的是这个女人却会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
为什么……?
陈莉和浩君,偏偏这两个该是过客的人,偏偏这两个都爱小柔到极至的人,却走进了婚姻,是不约而同的在意图用这样的方式,绝情的扼杀自己当年奋不顾身的感情吗?还是一直在冥冥中祭奠他们少年时代的爱情…
难道爱一个人,真的有错吗?
一切的顺理成章,完满的结局似乎应该就在眼前。可是谁都没有勇气挽留对方。
这样,二人依然天各一方,继续自己的生活。
小柔没有要求浩君离婚,或有任何巨大的改变,她似乎觉得注定要接受目前的状况。
直至有一天,浩君回到香港,拿著戒指向她求婚时,这段感情才受到最大的考验。

造化弄人。
除了这四个字,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感叹他们的再度拥有和再度失去。
小柔一直在想着浩君是否再爱她,接受她。这样想的太多,却没有想到浩君会主动跟太太离婚,拿着戒指向她求婚时,自己却犹豫不决。

“到底是谁先放弃谁的呢?”
“我们找不到答案。即使我们看到的,是俩人只需再多付出那么一点点努力……或者,一切只能归结于命运了。”
命运,总是那么奇怪的东西。我们解释不清,一如爱情。
其实受到最大考验的是电影里的导演Cheryl。
Cheryl一直想给小柔一个完美的结局,却不自觉把自己的故事套在小柔身上
从她叙述给编剧的整个故事中,她一点一滴的回到自己的过去,发现了自己多少无心之失,还有浩君为自己做了许多当年见不到的牺牲和放弃。
此时,浩君由日本来了一份传真,竟然是好友的死讯。Cheryl抽身赶往日本出席葬礼,中年的浩君再一次出现,而死去的正是小柔的好友陈莉。
小柔本就是Cheryl寄托在自己电影里的化身,多年来Cheryl与浩君不断转圈,浩君暗中为她作出的牺牲和放弃,却因自己无心之失而错过。
Cheryl无法补救,十七岁的爱情再也没有办法忘掉。

而电影里留给观者的,是这个剧本到底拍了没有?……
其实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Cheryl心中,它依然是最美丽的恋情,因为,它发生在十七岁…那时的爱是简单而没有杂质的。
谁说小孩子不懂爱情呢?
张艾嘉在《心动》开始时说到:“你可能和这个人相恋,但你嫁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
如果说电影也有性别,《心动》则一定是"女性电影"。
《心动》。
仿佛是在听一个女子的轻言细语,在云淡风轻之间深藏着阵阵错落的悸动。
从张艾嘉这个已经人到中年的女子的角度望去,少女时代的那场爱情已经无所谓再追问"为什么"了。
没有狂喜、没有狂悲、没有悔恨、没有叹息,只有一些爱的记忆--记忆的碎片而已。
我记得在最后,浩君对着小柔的一鞠躬,说明一切业已如此,只能割裂在过去。
拼凑的记忆、追问的缘由、探讨的问题都已经随风而逝。
当一切都已成往事,张艾嘉在飞机上翻着浩君少年时拍的照片,耳畔吉他声响起,那样怦然的令人心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