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oncon(蚂蚁)
整理人: icecream(2004-12-29 17:07:50), 站内信件
|
六月阳光也灿烂
毛主席曾经把青年人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春是一个人的精华所在,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开始。然而,正如早上的天气阴晴不定一样,虽然是早上的太阳,也有可能被乌云掩盖,被暴雨泯灭。
八十年代,走进校园的我们,正好成年。我们渴求离开父母后的自由,我们想往有自己说话的声音,我们憧憬着离经叛道的思想,我们需要更多的标新立异,我们把自己的一切反叛都当着是成年的标志。于是,我们不断的渴求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
然而,因为我们年轻冲动,在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没有辨别能力。在各种新思想新思维面前,我们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世界上的每一种思想和思维都是有着它的存在基础,正如自然界的生物,存在即是合理。于是,我们转而追求标新立异,并以自己与传统的“新”和“异”而自豪。求新的本能,让我们接受了那些没有听说过,没有接触过的思想和思维,而放弃传统思想。正是这种求新思想的存在,也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从而被人当枪使。
记得以前有部电影《大浪淘沙》,并以此写过一篇作文,当时并没有太多的留意,现在回头来看,一样的背景,一样的青春,不同的思想造就不一样的结局。当我们人到中年,回过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感到那样的幼稚可笑。所谓识实务者为俊杰,是人都会犯错误的,但执迷不悟和幡然悔悟却是不同的结局。俗话说隔行好隔山,政治是政治家的专业,不是人人都会的。墙垮了,但笑到最后的并不是那些以身撞墙的人。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自然界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每一次的进化都是建立在现有基础之上对环境的适应。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才不会被自然界所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华。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象永动机那样是误区。自然科学尚且如此更何况社会科学,庆幸自己当年困倦街头的抉择。
古人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然做了和尚,就得认认真真的撞钟,这才叫尽职尽业。至少能够告诉后来者,我做到了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我做过什么,却一事无成。三心二意的和尚,什么样的庙也不会留的。
2003-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