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绿色论坛>>〖自然动态〗>>关注环保>>21世纪的农业

主题:21世纪的农业
发信人: gcqf(秋风)
整理人: chanceroad(2001-01-02 20:56:33), 站内信件
21世纪的农业 
胡天民

    60年代第一次农业革命(绿色革命)的兴起,显著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生物技术革命的风起云涌,又引起一场新农业革命(白色革命)的悄然兴起。新农业革命必将导致农业结构从自然型向人工型转换,从而在21世纪内将实现现代农业转向未来大农业的结构重组。新农业革命的兴起 

    绿色革命在本世纪60年代的兴起,为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至70年代末,革命浪潮消退,农业转向停滞。 

    80年代初,日本学者伊东光晴预言,生命科学将在90年代取得创造性的突破,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日本经济学家叶芳和则断言,新的农业革命即将兴起,21世纪将是农业的世纪。 

    人类历史中的文明交替、国家兴衰,都有其必然规律,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如此。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持续百万年的前石器时代、四万年的石器时代、四千年的铁器时代和四百年的机器时代,进入战后40年的电子时代。在这短短的40年中,又从工业化时代转入后工业化时代。可见人类正以极高的加速度不断进化。这种“加速进化”的奇迹,是自然中绝无仅有的现象,而产生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由此可以断言,科技越发展,人类进化就越加速。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引发农业技术革命,但是单靠农业技术革新还不足以推动全面的农业革命。下面列出的未来全球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促进农业新世纪到来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是全球人口增长的大趋势。 

    世界人口从17世纪的5亿倍增到19世纪的10亿,历时约200年;再倍增到1927年的20亿,历时约100年;到1974年,又倍增到40亿,历时约50年。这种人口增长的时间与数量的奇特比例关系,形成了“人口爆炸”,由此而产生了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从而构成了人类生存危机。预测到2022年,世界人口又将倍增到80亿,人类生存危机的阴影更加灰暗,迫使世界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农业的新出路。 

  第二是全球环境恶化的大趋势。 

  经济增长第一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恣意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碰上“增长的极限”。迫使人类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开发“绿色产业”,谋求以“新的农业革命”来摆脱生态危机和发展危机。 

  第三是生物技术革命的大趋势。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各个领域。“白色农业”就是指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利用而组成的工程农业。由白色农业诱发的新农业革命,将促进传统的由动物、植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农业,向由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农业转变;由陆地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开创海陆并举、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实行产业化生产、节土节水而又不污染环境的“未来大农业”,在21世纪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迎接人类的农业新世纪。 


新世纪的农业革命 

    在结构重组的观念变革的推动下,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也发生根本变化。许多人认识到,现代农业是知识产业、战略产业,并且是21世纪的关键产业。新的农业革命并非单指农业技术革命,而是包括以下一系列革命。 

  土地革命。21世纪的农业是知识化产业,也是高投入、高产出规模经济型产业,为此,必须进行农业的经营革命,而经营革命的前提则是土地革命,即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土地转让、集中,以利规模经营。 

  土壤革命。目前世界农业面临三大难题,即土壤退化、耕地锐减和水资源枯竭。惟土壤革命是解决的良策。例如,推广无土栽培,发展高技术农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植物生长激素和营养素以替代化肥,防止滥施化肥导致土壤退化;利用新材料技术,开发人造土壤、代用土壤或改善土质的“添加物”。 

  市场革命。高技术农业、生物农业等高效农业的高产出农产品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流通机制和高效益的消费市场,就得不到高收益的回报,这样农业革命也将夭折。市场革命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价格革命、流通革命、经营革命,提高市场效率和效益,从而推进农业革命。 

  经营革命。高技术、高效益、高收益的“三高”农业的经营者绝非传统的农民所能胜任。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经营革命,把农业办成知识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研究开发型产业,把农业企业办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企业。 

  人才革命。人的因素是决定农业成败的首要因素,人才革命是经营革命的前提。新世纪的农业经营者不但要掌握有关的基本技术和信息软件知识,还应具有市场营销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经营者都要以低成本生产优质产品,看准时机开发热销产品,用奇谋异策打入市场,扩大营销,进行竞争。这对于传统的农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社会进化、竞争激化的产物。社会进化促进消费需要,竞争激化则激发创新思想,诱发出技术革命。因此,在传统农业和个体农民中,不会发生技术革命;在国家和大学的研究机构中,虽有研究硕果,也不会爆发革命。只有在经济发展迅猛、社会需求旺盛、城乡交流畅通、市场机制健全、农业企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农业技术革命。 

    在农业经营中,小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的技术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农业的高技术与生物技术(以及材料技术)只有在实现一体化、融合化的大型农业企业中,才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精细农业”的技术开发,产生对技术革命的迫切需求,推出农业技术革命的高潮。 


三大发展趋势
  从当前世界形势可以看出,以下三大趋势决定着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1)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将替代经济增长第一主义并成为主导各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2)农业产业化和高技术化普及,并形成高潮。 

  (3)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将成为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生物农业将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进而言之,生物技术的基础是使基因操作成为可能的生命科学的发展。70年代以来的生命科学发展之惊人,不亚于20年代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今天的生物技术大发展的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实验技术的积累,生物技术进步有赖于研究人员的钻研精神和忘我工作。这些特征决定了生物技术不可能长期被少数国家垄断。 

    农业技术革命的前景十分诱人。生物电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生物环境技术以及生物农业技术等各种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热潮,正席卷全球,出现了世界史上罕见的百花齐放的技术繁荣局面,其中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最令人注目。生物技术进步不仅给技术开发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它的广泛应用也给农业经营者带来高收益,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并加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迎来农业新世纪。 

  
开拓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新路

    在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的时代潮流冲击下,世界各国纷纷把农业提高到战略地位,把发展农业作为首要任务。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并在三大趋势的时代潮流冲击中站稳脚跟,理所当然地要在农业革命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赶在世界的前列,迎来农业新世纪。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必然是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新路。既不能沿袭西方现代化方式的老路,也不可因循守旧,止步不前。笔者认为,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新路,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 取得三大产业平衡发展,并不失时机地重点发展农业。 
 第二, 取得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这三大地区平衡发展,并不失时机是开展横向合作,共同开发,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差距。 
 第三, 取得城市与农村的平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要开创这条新路,也并非遥遥无期。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迅猛发展,我国在发展农业方面拥有三大优势,即经济高速增长优势、地区发展互补优势和新兴市场优势。此外,还必须坚持科技兴国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革命。 





----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