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世界搏击>>空手道>>[转载]:腰 (文 王博正) ZZT

主题:[转载]:腰 (文 王博正) ZZT
发信人: peripatetik(谁说大象不跳舞)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38:43), 站内信件
★原文转载自bodymechanics版andymax2003的《腰 (文 王博正)   ZZT》★
這一次,我們要談的是『腰』。

中山正敏老師在他的空手總合基礎理論一書內曾提到:

空手道足以稱為最佳武技,乃是因為它充滿了爆發性的威力,
而這種威力卻是身體的動作---特別是上身和旋轉的腰部產生,
即腰部保持水平,並順利快速旋轉,其實這一點在任何運動中都非常重要,
例如棒球中的投球、扔驖餅或打高爾夫球時,或空手道中的攻擊、打等。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腰在那裡?




如果要仔細地在武學上討論起來,"腰"也分可以兩個部份呢?

記得好幾年前,老版主剛剛在紐西蘭開道館時告訴學生說:

「Turn your waist to the left !!」 

口令一下,奇怪? 好像沒有幾個人聽得懂,老版主心想:這些紐西蘭人怎麼這麼沒禮貌,老師下了口令,大家都杵在那兒不理我,還互相望一眼,真是莫明其妙!!

搞到最後,一個台灣的留學生才有點不好意思地告訴我: 

「Sensei你要說的那個部位,"番仔"他們不是說"waist"而是說"hip"啦。」


噫!!!我怎麼都不知道? 心想入境隨俗,他們說是hip就hip,改口一下又不會掉一塊肉。

還真的有效,一改口, 嘿 !! 大家都聽得懂了!! 

原來這是文化上的差異!!

那天晚上老版主在喊口令時,就給它"hip"來"hip"去。

哇!! 喊的很爽!!!

回家想一想:

為甚麼白種人的"腰"跟東方人腰的定義不太一樣? 

到目前,老版主還搞不太清楚原因! 
但是卻意外的搞清楚了"腰"在物理學上的道理。

在物理力學上有一叫作『角動量』(angular momentum),它就是轉動慣量與轉動速度的乘積。

換句話說: 

角動量 = mvr 即 角動量 = 線動量*轉動半徑 

(線動量(直擊的力道)=質量(手臂的重量)*速度) (見右下圖)



如果您現在作右手不動腰的鑽擊,

那您的力量只有"線動量",也就是右下圖的紅色線而已。

灰色線是"轉動引導"紅色線動量圓周運動的半徑.

 
  
    我們假設您站自然體狀態,右手朝向左手邊30度左直擊,

這時您必然先動腰,以腰帶動肩.那麼腰到肩的距離就是右下圖

所謂的 r (半徑) 。半徑愈長,"乘積"就愈高,也就是力量會愈大。

搞懂了嗎?

甚麼? 完全不懂? 

那繼續看下去!!!老版主在重點地方會反覆提到。
                   
          
請問就像圖所示,一條掛著鋼珠的垂球,其掛線的長短, 是否會影響鋼珠撞上牆壁的力道?

您一定會說當然掛線較長的垂球衝撞力會較大!!
不相信您立刻實驗看看 。

所以發力點(紅點)至肩牓的長度一定會影響,出拳的力道。

如左圖,鋼球本身移動的路線可說是一個線動量兩個,球是一樣大,質量也相同,如果撞擊速度也相同(也就是公式中的mv皆相同),那麼不同點只剩下轉動半徑(r)了,也就是造成角動量之力的半徑長度。

換句話說,同一個人您的發力點到肩牓的長短,會影響您出拳的力道。
      

如果您用不動腰的直擊或鑽擊,將會像左圖一樣,
只有線動量的力道而已,也就是 

線動量=質量(手臂的重量)*速度 而已,   
   

如果您用右手轉腰向左前30度角前方直擊,那您的角動量可以是"線動量"乘上由腰到肩膀距離。


如果您用右手轉臀(hip)向左前45-75度角前方直擊,那您的角動量的半徑是由臀(hip)到肩膀距離。
力量的增強您自己都會感覺出來。

逆擊也是這一個道理。 
 
   
                                          
                              
   這也是中山正敏老師書上所提到的:

從腰部傳到脊椎骨,從脊椎骨傳到肩膀再傳到手臂,旋轉運動會連續性的傳遞,可說脊椎骨具像承軸般的作用。
     

                                   
如果您使用"借地之力"的技巧,由腳底起力。

哇!!!您的角動量的半徑是由地上到肩膀距離。上圖中山正敏老師親自示範的逆擊相片,書上在其後腳的地方特別畫一爆炸的煙(老版主把它標成紅色的),在文字上,該書只有淡淡提一下,要學員懂得利用腳的反作用力。

這種轉腰發勁法跟太極拳經所說轉腰論點不謀而合:

其根在在腳,發於腿,主窄於腰,行乎手,根在腳,氣行於腳心,腳踝鬆開,用意把腳心貼於地(用意非用力)。腳心貼地而氣有根,根為本,根越深,功愈深,發於腿,發於腿是彈力發勁,發勁如放箭.主宰於腰, 腰如弓玄。

太極名師吳國忠更進一步提到: 

「絕大多數的同好(太極拳)都過份著重『腰是主宰』的習慣,凡是任何動作,強迫刻求腰部運動,忽略『其根在腳』之妙用。試想,腰是主宰發勁方向,發勁若無根作基點,自然落於虛空。故先師說:『太極拳不動手』又引拳經『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就是要改正這些缺失。」。

ㄡ! 如果您自認為您自己直擊的力道不夠,請您自我檢查一下:

您是否只"轉腰",而不是轉臀。

您進步了,但仍自認逆擊的氣勢及爆破力還不夠,可能您只到會轉臀的道行而已,必須再進一步至學會"借地之力" (反作用力)。
        
                                      
        
如果您已經懂得運用借地之力之後,再進一步又懂得使用螺旋勁力,
當力量由腳上昇時,微旋小腿骨,再旋大腿股,旋上臀(hip)至腰,
再到肩膀傳至拳端,爆發而出。

哇!!!哇!!!哇!!!這一拳被您打到,就好像被大卡車撞到一樣!!

"伏下去、伏下去才不會中槍"。 

老版主自己都快頭昏了!! 說要寫的淺一點怎麼還是愈寫愈深? 

沒辦法啊!! 等老版主那一天腦袋瓜子清醒一點,再改寫好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