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ydancing(
)
整理人: fydancing(2004-05-06 18:39:20), 站内信件
|
作者:傅航 http://www.ccrs.org.cn 2004-3-19
--------------------------------------------------------------------------------
刘张雄长达一年半的抗争,终于以辞职告终。“我是党员,不辞职没办法。”刘张雄说。
即使他最终被人大代表选为乡长,但县委能否收回成命,取消已经任命的乡长,将以前的任命文件收回?刘张雄认为这是相当困难的。
“我能坚持多久?”原陕西佳县刘国具乡乡长刘张雄感叹着。
已经抗争长达一年半之久的刘张雄,终于感到异常疲惫。
隶属陕西榆林市的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刘国具乡则是佳县最偏远的乡镇。从刘国具乡距离县城有20多公里的土路,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若逢雨天,道路也阻塞了。2003年,刘国具乡财政收入11.4万元,而支出达42.5万元。
2000年8月,县委调任刘张雄为刘国具乡党委副书记,并提名他为乡长人选,2002年4月刘国具乡第十五届人代会上,刘张雄正式当选乡长。刘张雄上任不到4个月,就收到了县委组织部的一纸“免职”《通知》,县委组织部决定免去刘张雄乡党委副书记职务,并建议乡人大免去其乡长职务。同时,县委组织部新任命张根生为乡党委副书记,并提名他为新乡长人选。
然而自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乡人代会一直未能如期召开,县委新任命的张根生已经走马上任,而刘张雄拒绝服从县委决定,并开始四处奔走。
乡长和书记闹矛盾?
“调离刘张雄的原因是因为他一直跟原乡党委书记闹矛盾,一度发展到打架的地步,使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乡计划生育全县倒数第二。县委经过几次调和,万般无奈,所以决定连原乡党委书记一起调离。”新任刘国具乡乡长张根生向记者解释。新任乡党委书记魏生峰也称,刘张雄和原来书记“打架斗殴”,“争抢财权”,是县委决定免职的主要原因。但魏生峰和张根生又都说他们没有亲眼见过两人打过架,当时他们还未到任。在刘国具乡任人大主席三年的高志润也否认看见过刘张雄打架,“我只是从门外听见两人大声争吵的声音。”高志润说,也不是经常吵架,而且他认为刘张雄是个很实在的人。
刘国具乡人民代表来自33个行政村,在某村的小学校里,记者见到了三位乡人民代表,但三位乡代表对记者的说辞与乡政府大相径庭。
据代表介绍,2000年8月上面提名刘张雄为乡长人选,当时大家也不知道他人到底如何,但是通过工作一段时间,发现他工作实在,不喊大话,尤其是不胡花钱。“他是个善人,有一次他到村里检查工作,农民想炒鸡蛋给他吃,但他都不让做。”代表说。
在刘国具乡这个穷地方,不折腾老百姓就已经是好干部了,这是群众的一致看法。以前的乡领导到村里都大吃大喝,经常发生三四年不还帐的事情,自刘张雄上任后,从不欠老百姓的帐。
刘张雄本人拒绝承认自己与原乡党委书记赵清江打过架,刘张雄认为,乡长和书记的关系有时不好协调,工作上发生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县委不应该归咎于班子不团结,于是他拒绝辞职。
另据乡政府一些普通干部的说法,赵清江不给乡长用公车,刘张雄不得不骑摩托车下乡。“他想给老百姓干事,但赵清江什么权都不给他。”该干部告诉记者。
而刘张雄本人也承认,他作为乡长,在工作上经常让着乡党委书记赵清江。“为了这个书记,县里先后给他配了三任乡长,但任期都只有一年多。”
“不是不能干,不是不想干,是组织不让(刘张雄)干。”这句话在刘国具乡农民中广泛流传。
人代会为什么没有开?
“由于刘张雄拒不辞职,导致乡人代会一直不能召开。”魏生峰这样认为。张根生也认为,当时召开人代会“条件不成熟”,因为刘张雄“煽动人心,致使代表人心不一”。
据刘国具乡政府提供的人大代表名单显示,该乡共有人大代表47名,其中机关干部14名,各村主任6名,农民代表27名。依张根生的说法,“47个代表一人一条心,意见难统一”。
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陕西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第四条也规定,“乡镇人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但在刘国具乡,“乡镇级人大很少开例会。”魏生峰说。他还告诉记者,乡镇一级领导都认县委文件,“刘张雄2000年8月到任的时候,还没有举行人代会,群众不是也认他是乡长吗?”
2003年,刘国具乡20多名人大代表自发组织在榆林市召开人代会,会议主要内容是不承认县委任命的新乡长,继续推选刘张雄为乡长。“依《地方组织法》,只要有五分之一的人民代表即9人联名提议,就可以召开人代会。”刘张雄说。
对于20多名人大代表提议召开人代会的合法性,榆林市人大也从法律角度予以肯定。“但我们也没有权力,最多只是给市委提出个建议。”榆林市人大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佳县人大一位副主任认为,人民代表产生的政府领导不满6个月不能随便调动,但刘张雄合法任职仅有4个月。但他也流露出无奈,县人大无权对县委的决定做出更改,只能向上级人大反映。
而佳县县委组织部一位干部则坚持认为,县委免去刘张雄职务的原因就是因为班子不团结,但他承认在没有经过召开刘国具乡人代会之前,刘张雄依然是合法乡长,而县委任命的张根生仅仅是乡长候选人。
榆林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自明则认为,组织部门应考察班子不团结的主要责任在哪一方,不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2003年12月,榆林市人大接到来自佳县人大和群众举报后,联合市委组织部,迅速派出调查组赴佳县对刘张雄问题做深入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认为:刘国具乡从2002年4月乡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以来,至今再未召开人代会,违反《地方组织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的规定。报告还指出,不召开人代会,不履行有关法律程序,佳县县委关于该乡乡长职务的调整就无效。此状况如无期拖延下去,不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且会造成不稳定和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市委责成佳县县委在对刘张雄和人大代表做深入细致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召开乡人代会,履行乡长职务调整的有关法律程序。
今年1月27日,刘国具乡37名人大代表又联名上书陕西省人大,希望刘张雄继续当乡长,尽快解决该乡一乡两乡长的问题。陕西省人大迅速作出批示,责成佳县尽快召开刘国具乡人代会。
辞职
“如果人代会没有罢免我,我就还是合法乡长。”刘张雄说。在省人大、省委组织部的一再督促下,2月间,榆林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找刘张雄谈话。
据刘本人透露,该领导婉转地表达了希望他顾全大局辞职的意愿。“市委领导都找我谈话了,再不辞职就没办法了。”刘张雄感觉压力很大。
2月20日,刘张雄终于向刘国具乡人代会提交了辞职信。信中写道:“咱们刘国具乡近年来脱贫致富,逐渐走向小康之路,这与党的关怀分不开。为了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我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党培养成长起来的。也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刘国具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我决定辞去乡长职务。”
根据佳县县委向榆林市人大提交的汇报材料,2月23日,刘国具乡人代会应到47名,实到40名,符合法定代表人数,会上一致通过刘张雄的辞职请求,张根生全票当选刘国具乡乡长。
对于刘张雄辞职的原因,汇报材料中写道:“提名免去刘张雄同志乡长职务后,县委曾多次指派有关领导与其谈话,要求刘正确对待组织调整,辞去乡长职务,又于2003年3月县委常委会决议提名任县国有局副局长,但他坚持不辞职,致使乡人代会一直未能如期召开,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亲自督促过问下,县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贯彻落实,使其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
“我没有辞去乡长职务之前,县委就下达任命国有局副局长也是违法的。”刘张雄强调。而据参加2月23日刘国具乡人代会的有关人士透露,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会议对代表席做了精心安排,机关干部代表分别安插在每个农民代表中间,在票面上只在候选人名的“同意”栏事先画好圈,不给代表发笔,也不准代表动笔,前面工作人员送票后,后面的工作人员立即收票,不给代表留充分思考时间。
另据佳县有关官员透露,其实佳县重大人事决定一般都是由书记办公会取代常委会做出决定的,书记办公会则由县委书记、县委常务副书记、县长和组织部长组成,而组织部长其实仅充当笔录角色,三人决策时,如果是县委书记认定的事情,一般另外两人都不会有太大意见。
刘张雄长达一年半的抗争,终于以刘张雄辞职告终。“我是党员,不辞职没办法。”刘张雄说。
刘国具乡老百姓都说刘张雄是个善人,在县委任命张根生违法上任的情况下,刘张雄黯然离去。事后他如此解释,如果当时坚持在刘国具乡办公,他和张根生就要发生冲突,如此对刘国具乡经济发展不利。“我不能让刘国具乡跟着我受害。”刘张雄说。
刘张雄心里非常清楚,即使他最终被人大代表选为乡长,但县委能否收回成命,取消已经任命的乡长,将国有局的任命文件收回?他认为这是相当困难的。
2月17日,榆林市委推出《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意见》,文件强调“一把手”无权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能用书记办公会取代常委会。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你的ip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