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女孩情怀>>◎脉脉心事何人知◎>>七嘴八舌>>你说我说>>雨桐日记>>我的二十五(三)——捞妹年代

主题:我的二十五(三)——捞妹年代
发信人: yt3712(雨桐)
整理人: xiaobd(2001-01-09 21:32:02), 站内信件
                                            (三)    捞妹年代

刚踏入广东,接触到的第一个新词汇就是“捞妹”。到现在我还不太明白“捞妹”中“捞”的确切含义。也许,本地人认为他们守着的是个大金矿,外地来客都是前来捞油水、捞好处、捞金子的吧。
在同学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捞妹。虽然在我身上也流着一半广东人的血,从外貌到习惯,却深深地打着捞妹的烙印。一个捞妹走进广东人聚集的地方,异类的光环别无选择的落在了她的头上,歧视是免不了的了。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这种称呼上的歧视其根源在于一种经济上的歧视。同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那撇着广味普通话的小老板形象不过源于一种文化上的歧视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同是中国人却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但当“歧视”这个如此沉重的字眼与一个不满十一岁的小女孩联系起来的时候,她的心理状况可想而知。当时的我一边努力地学习广东话,企图摆脱异类的困境,一边却固执地使用着普通话,以求从中获得一丁点可怜的自尊。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是我最为孤独的时候。幸好还有不少的朋友向我伸出了友谊的手,否则,我将无法走出那条长长的黑巷。
即使到了今天,普通话仍是我最善于运用的语言。这种固执来源于我深爱着的母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我并不是没有学习语言的天分,我的广东话也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差,只因心里总打着一个无法解开的结。
中学六年,我完成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在于生理,更重要地是在于性格。爱说爱笑爱唱爱闹的我不见了,那个我早已被1986年7月15日那趟南下的列车永远抛在了汉水边上那个古老的小城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静、敏感的我。这个我如一只寄居蟹,潜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
今天,若有人叫我捞妹,我再也不会象十四年前那样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了。爸爸曾经说起,来广东以后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就我而言,在广东所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学会了该如何长大。                        (2000年12月25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