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cqf(秋风)
整理人: chanceroad(2000-12-26 21:19:51), 站内信件
|
饲料工业中的环保问题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在众多污染源中,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饲料是养殖业排泄物污染的源头,因此,生产优质、安全的饲料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饲料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简单综述。
1 饲料对环境的污染
1.1 N、P的污染
在相当部分地区,畜牧生产仍是粗放型,饲料报酬低,日粮营养没有达到良好的平衡,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满足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饲料中必须有较高的蛋白质水平,但由于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存留,其结果是多余的、不配套的氨基酸在体内降解,排出体外,不仅饲料利用率低,还导致空气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硝酸根污染。另外,谷物饲料中的植酸磷不能被动物吸收,绝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水,若混入灌溉水,对水稻等作物造成毒害,导致减产,若混入渔塘,可导致水中溶氧度降低,危害渔业生产,若排入江河,则严重影响沿岸的生态环境。
1.2 重金属元素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有一些含铜、砷等重金属元素的饲料添加剂,它们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以砷为例,近年来在宣传媒介中对有机砷制剂如对氨基苯胂酸和硝羟基苯胂酸的介绍有片面强调其促生长及医疗效果的一面,而忽视其致毒及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一面。据预测,一个万头猪场按美国FDA允许使用的胂制剂剂量推算,若连续使用含砷加药饲料,5~8年之后将可能向猪场周边排放近1吨砷。16年后土壤中砷含量则可翻一番,同时地下水中砷含量也将相应地升高。土壤中砷含量每升高1mg/kg,则甘薯块根中砷含量即上升0.28mg/kg,据此计算,不出10年,该地所产甘薯中砷含量会全部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这片耕地只能废弃或种其他作物。
1.3 抗菌素的污染
抗菌素随饲料进入动物消化道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血液循环,最终大多数的抗菌素经肾脏的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极少量没有排出的抗菌素就残留在动物体内。大多数的饲料用抗菌素都有残留,只是残留量大小不同而已。这些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抗菌素失去抗菌作用,最终随着畜禽产品成为人类的食品,对人机体可能有毒副作用,一些残留的抗菌素随食品的加热也不会完全分解,其降解产物甚至有更强的毒害作用。有些则随着畜禽粪便作为肥料供植物吸收后其果实会毒死某些动物。
2 防治措施
2.1 生态养殖模式
遵循生态学原理,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这种多级循环利用,是最适合实际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实现农牧结合,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模式,也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事业。
2.2 科学饲料配方
按照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和理想蛋白质模式,给猪、鸡配合平衡日粮,使其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与动物的维持与生产需要完全符合,则饲料转化效率最大,营养素排出可减至最少,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实践证明,按可消化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质模式计算并配制的产蛋鸡饲料,可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2.5%,而生产性能不减,鸡粪中氮含量减少20%。
2.3 选用其它促生长类添加剂替代抗菌素
2.3.1酶制剂 酶制剂能加速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中的降解,并能将不易被动物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促进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值得一提的是植酸酶,它可以利用饲料原料中的植酸磷,从而减少了动物粪便对环境的磷污染。
2.3.2益生素 益生素又称生菌剂,是一种通过以改善动物消化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它能抑制和排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在动物的消化道确立以有益微生物为主的微生物菌群,降低了动物患病的机会,促进动物生长。益生素是以菌治菌,因而没有化学残留和抗药性等副作用。日本的EM还可以减轻粪污中的臭气排放。
2.3.3中草药添加剂 中草药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中医中药理论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顺气消食、镇静定神、驱虫除积、消热解毒、杀菌消炎等功能,从而可以促进动物新陈代谢、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中草药没有化学残留和特定的抗药性等副作用,因而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
我国饲料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条件下,不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并且能提高生产效益最为重要,因此,做为饲料生产者应在优化饲料配方,正确选用饲料原料及添加剂方面保持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丁立群
摘自 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网站 http://www.china-njx.com/
----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