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冷静与热情之间)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3-18 15:11:59), 站内信件
|
自己是准备去的,不过可能只能选几个单元的几部片子来看,以后比较容易找到DVD碟的,就可以放弃,难找的,就暂时作为目标。
有一个有关阿根廷电影的单元比较有兴趣:
阿根廷新电影:
要數當今國際影壇最領風騷的人物,那將不會是一、兩個個別的名字,而是一群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導演——他們締造了阿根廷新電影。這些導演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不過是幾年間的事,但他們除了廣受好評及屢屢獲獎外,更已被視為未來最能刷新電影創作面貎的生力軍,情形一如九十年代初期,侯孝賢及基阿魯斯達米的名字在國際影壇崛起時一樣。
時機當然有點微妙諷刺,正當這批阿根廷新導演(他們的年紀在22-40歲之間)廣為國際認識時,他們國家的經濟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九十年代初,布宜諾斯艾利斯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學院,培訓出大批新一代的電影人材,包括幕前、幕後,甚至影評人(阿根廷的報章一直接受嚴肅的影評)。對他們來說,人材不愁短缺,真正欠的反而是投資者的資金。他們就以最低的成本,用最便當的數碼攝錄機,或向校方借來器材拍攝,加上彼此扶持(查比羅和赫特曼自掏腰包支持艾朗素的《世界盡頭 荒涼異境》後期製作),就此創造了歷史。
這個專輯包羅了阿根廷新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幾位導演︰赫特曼是阿根廷新電影的開路先鋒,查比羅及艾朗素等的才華早被確認,而馬蒂更獲艾慕杜華的垂青,投資和監製她的第二部作品。
一、 众里寻他
導演/編劇: 茜蓮娜
阿根廷 2003 彩色
80 分鐘
阿根廷新電影在寫實主義社會批評與極簡主義的形式實驗之外,尚有另一條意在言外的含蓄文藝路線。本片出入於伊力.盧馬的喜劇筆觸和基阿魯斯達米的從容節奏之間,將日常生活的暗湧微瀾,用看似無關痛癢的對白和簡約的調度,把重要時刻留待觀眾細味,平實中盡現神采。廿五歲的安娜,從布宜諾斯艾利斯返回故鄉小鎮,追尋自己的過去,回首童年至今的人事變幻。初登銀幕的卡美娜.托克在鏡頭前既自然復神秘,表面上她在尋找舊男友下落,實際上閃爍不定的未來正引她不斷上路,尋覓自我。梅嘉初導長片,即獲國際影評人聯盟年度最佳拉丁美洲電影特別獎。
日期: 11-Apr-2004
時間: 9:0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2院
日期: 14-Apr-2004
時間: 2:3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2院
二、还记得我吗?
導演/編劇: 路易‧奧迪加
阿根廷 2002
81 分鐘
影片以三個人物作重心︰桃樂迪亞是個在乾洗店燙衣的年青女孩,與她百歲高齡的祖母相依為命。一天,當她得悉父親即將出獄,她懷着好奇,決定聯絡這個已成陌路人的父親。《還》是部如履薄冰的電影,幾乎沒有劇本,最大的挑戰源自非職業演員的選擇上︰飾父親的是個形同乞丐、像從托‧布朗寧電影中逃出的「怪物」,而飾桃樂迪亞的是個溫婉明媚的好女子,她在電影中的出現,有如冬日裏熨貼的陽光,連最灰暗的角落也開出生命的花朶。奧迪加的難能可貴,是他把電影提升為嚴峻的視覺/道德考驗,以等同桃樂迪亞這段非比尋常的心路歷程,國族寓言的意味呼之欲出。
日期: 12-Apr-2004
時間: 3:0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1院
日期: 21-Apr-2004
時間: 12:30 PM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三、半天吊
導演/編劇: 帕布羅‧查比羅
阿根廷 1999 黑白
90 分鐘
查比羅自資拍攝、自編自導的首作是個奇蹟,沒有人會想到一部其貌不揚﹝包括他的演員﹞、製作成本簡陋﹝16厘米的黑白攝影﹞的影片會是一部如斯動人的佳作。電影主角拉路是個頻常失業的地盤工人,五十出頭,依然過着餐搵餐食的蹉跎生活,還要照顧他那寄生蟲般的兒子。查比羅細緻的場面調度來自深沉的對比:沉默與嘈吵、日與夜、溫暖的人性氛圍與頑強的機械世界。《半天吊》寫活一個過了造夢之齡仍對生命懷抱夢想的人,對貧窮文化及其中的父子關係投下最難言的關注及最溫柔的目光。本片為阿根廷新電影最受稱譽之作,獲廿多個不同影展獎項。
日期: 08-Apr-2004
時間: 5:15 PM
地點: 影藝戲院 1院
日期: 18-Apr-2004
時間: 10:30 AM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四、世界尽头、荒凉异境
演/編劇: 里桑度‧艾朗素
阿根廷 2001 彩色
73 分鐘
艾朗素的首作,是以短小精幹的篇幅觀察一個伐木工人一天之內的生活。米色爾是個遠離現代文明,在班帕斯森林中風餐露宿,靠伐木維生的個體戶。導演有別同儕的,是他簡潔而敏銳的電影語言,配合貌似紀實的影像,非職業演員米色爾的堅忍和木訥,與影片的極簡主義美學可謂圓融無間。影片有一個充滿弔詭的題旨:米色爾回歸森林,與自然共生同息的和諧無疑是種天人合一的理想,可是他吃穿山甲的一場則使人有茹毛飲血的驚怖。艾朗素的鏡頭有如明鏡,它反照的不僅是人類在惡劣的環境下怎樣學習適者生存,也同時叫我們重省對自由一詞的定義。
日期: 11-Apr-2004
時間: 6:0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1院
日期: 20-Apr-2004
時間: 12:30 PM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五、春光不再的时代
導演/編劇: 馬田‧赫特曼
阿根廷/ 法國/ 德國 2003 彩色
中文字幕 90 分鐘
赫特曼繼續探討《我的名字,太多怪事》的主題,不同的是這次擴大至今日阿根廷社會的集體身份危機。電影以的士司機阿力桑度為經,以他身邊的一干朋友為緯,帶出一個妙想天開的求財白日夢:據說中國生產了一種神奇手套,既可保暖又一個尺碼,大手小手包套自如。他們遂決定合伙投資,以為發財之日,終可在望……。《春光不再的時代》是齣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悲喜劇,處處充滿荒謬處境;曾幾何時,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南美洲中最富有,並最受歐洲優雅文化影響的一個城市,而這一切彷成了明日黃花。
日期: 07-Apr-2004
時間: 7:15 PM
地點: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日期: 12-Apr-2004
時間: 6:00 PM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
六、我的名字,太多怪事
導演/編劇: 馬田‧赫特曼
阿根廷 1999 彩色
93 分鐘
施維亞‧碧莉桃廿七歲生日那天下了個果敢的決定︰告別灰色的歳月,一切重頭來過,她接了份新工,買了四隻鷄,把它切成四十八份,又買了一隻金絲雀,但是仍不滿意,決定到外省去旅行。然後遇上一個義大利旅客,告訴她他認識一個與她同名同姓的女子,施維亞的新生崩潰下來,決定親自查訪這個同名同姓女子的下落。赫特曼的第二部作品,是部有關身份之謎的輕喜劇。對阿根廷當代的精神分裂作微妙的諷刺,當大部分人決定集體遺忘甚至否認上一代在獨裁政府下大量神秘失?的歷史時,施維亞的名字偵查未嘗不是一種樂觀的表現。
日期: 09-Apr-2004
時間: 3:0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1院
日期: 17-Apr-2004
時間: 10:30 AM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七、湿乐园
導演/編劇: 露歇茜亞‧馬蒂
阿根廷/ 西班牙 2001 彩色
100 分鐘
馬蒂一鳴驚人的首作,故事環繞兩個表親關係的破落中產家庭發展,重心放在美查這個主婦身上。美查五十多歲,以酗酒度日來逃避她不能面對的死結︰她對丈夫無以名之的蔑視,對眾兒女既愛且恨(接近亂倫),對印弟安女傭的歧視根深柢固。馬蒂的場面調度,由氣氛的營造、演員指導、劇本以至剪接,均出色地表現了那種叫人窒息的死水微瀾局面。同時它也是阿根廷新電影中最富預言性的一部︰片中一干人物的知性狀態閉塞和感覺麻木,正好是一個制度崩潰前的先兆;無怪乎電影推岀不久,阿根廷便經歷了歷史性的金融災難。獲柏林影展最佳新秀作品獎。
日期: 10-Apr-2004
時間: 3:00 PM
地點: 影藝戲院 1院
日期: 19-Apr-2004
時間: 12:30 PM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
海湾对面的哈瓦那--Wim Wend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