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aiyubarbara(★心晴日记★)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4-03-12 14:01:30), 站内信件
|
健康标准:
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谈得上喜欢别人。
3、自我调控的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这种人有知心的朋友,有亲密的家人,而不健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利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这种稳定与协调包括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适,包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人人都会有苦恼,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快乐。
健康要素: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价。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符合集体的要求下,能积极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营养:
人的健康成长,除来自对生活的适应、信心、毅力等主观因素外,同样离不开外界赋予的“精神营养”成份,这便是社会、人际、家庭,尤其是父母、老师等营造的无形“精神营养”。
这种精神营养素是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无不以心理与精神的健全、健康息息相关;它主要来自各方面的呵护、关照和爱。
如人的童年,主要来自父母、亲人之爱;少年时代,则除以上关爱外,还有师长、社会氛围赋予的爱意和成长条件;青年时代,主要来自夫妻之爱(当然也有亲人、同事、朋友之爱);而进入中老年后,则主要来自夫妻、子女和整个社会生活、经济氛围、人际关系之爱,即各方面的帮助、矫正、信任、支持、鼓励、荣誉、友情、亲情、爱情等。
正常、有益的精神营养素,还来自亲友、同事、朋友、 领导的不断帮助、引导和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导向。
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逐渐锻炼和形成健全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毅力、人格和品质。
---- 心情日记,日记心晴,把不快乐记在日记里,深深琐起;把快乐挂在脸上,如同今日的天气★情心晴! 愿与您分享一切心情,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心晴!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