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ina-guo-9117(暗香浮动月黄昏)
整理人: icecream(2004-05-31 10:01:53), 站内信件
|
如果要列举一种上海人早餐的代表食物,或许有人会说大饼油条,可我觉得应该是“泡饭”,上海人喜欢吃泡饭,老底子谁家不吃泡饭呢?虽然到了90年代以后,泡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和摒弃,似乎“吃泡饭的”本身也成了一个轻蔑的贬义词。但是,必需承认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还是吃泡饭长大的。也或许,我们是最后一批吃泡饭长大的孩子了,再往后“小太阳”们就不会有这种痛苦又甜蜜的经历了。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老师不知谈论什么智力与饮食之类的问题,突然调查起我们学生的早餐食物来,让家里吃泡饭的都举手。她这种对泡饭否定的论调(甚至以此否定学生的智力)让大家都迟疑着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举了起来,接着又有了第二只,慢慢地手多了起来,我这个泡饭铁杆(不是我铁杆,是家里实在每天只有泡饭可吃)也举起了手,老师看着其中不乏优等生,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当然她更赞赏的是早晨吃牛奶、蛋糕等食品。
其实我至今很怀疑当时的学生有多少家里会天天吃牛奶蛋糕。至少我们弄堂里的孩子都吃泡饭长大,我看一幢楼里的邻居家里每天的早饭也都是泡饭,顶多有时候弄一客生煎、煎个蛋调节一下。上海普通人家早餐的底色总归是泡饭。
泡饭做起来简单(剩饭加水煮即可),可以节省还需上班的家庭主妇很多时间;而且又节俭,利用了隔夜的剩饭剩菜(上了年纪的人是舍不得倒掉的),所以家家户户做泡饭,即使后来的孩子们吃更有营养的美食,家长们还是要吃泡饭的。过泡饭的小菜种类还是蛮多的,一般是腐乳、酱瓜、什锦菜、大头菜、榨菜之类,如果有新鲜的豆板脆和油氽花生就是美食了。有一阵妈妈心思好,还会搞些香椿头、黄泥螺、醉酜等等好吃的来过饭,那几天的泡饭就显得不那么讨厌一点。
同辈的孩子似乎都对泡饭“深恶痛绝”,我就对它从未有过好感,也难怪,任何东西天天吃,也会生厌,何况这不糯不香的泡饭。我记得每次总让妈妈少盛一点(因我们家是不准留饭碗头的),然后慢吞吞地往嘴里塞。而且我小时候不喜欢吃油煎、油炸类食品,如油条、生煎、油煎饼等等,所以就只有吃泡饭的份了。不过对泡饭的讨厌却与日俱增。后来进了大学,一离开我妈的掌控,我就再也没碰过泡饭,宁可吃饼干、饿肚子。结婚后,我和先生对早饭很快达成共识,吃什么都行,就是不吃泡饭。原来他也是饱受泡饭之苦,小时候更有用饭勺在锅里压个“瘪塘”以骗老外婆吃过了的经历。
没想到的是,中断十年之后,我又重新吃起了泡饭,而且自己煮自己吃,有滋有味。怀孕后,我居然爱上了泡饭,咸咸、鲜鲜的酱菜很是开胃,也不易致呕,成了一段时间唯一吃得下去的东西。看来,泡饭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讨厌。上海人吃泡饭的传统或许也可以再延续下去吧。
|
|